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同样佩戴助听器的人,有人说戴上效果特别好,现在根本离不开助听器了。而有人说什么都听不清,还不如不戴呢!
怎么判断助听器的效果好坏,适合使用者?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1.听觉能力数量评估:在声场条件下,测试助听器佩戴者对不同频率的纯音、啭音或宽窄带噪音的
2.听取灵敏度,然后与言语香蕉图或SS线进行比较。
3.听觉功能评估:要通过言语听觉测试来完成。
4.真耳分析
5.助听器效果满意度问卷。
随时间变换,对效果理解也变化不同的地方,对于助听器效果的理解不一样,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很难统一。到底助听器的效果是什么?有公认的标准吗?其实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答案也不一样,尤其是随著技术改善,我们对于助听器效果的理解也不一样。早期助听器专家认为能恢复患者的听力阈为效果,后来意识到应该是患者能听到舒适的声音,而现在专家普遍认为应该是能听到的言语声音。
助听器的“好坏”要结合我们的主观感受
虽然大多数初次佩戴助听器的朋友,对助听器的音质一般还没有特别的偏好,甚至根本听不出来不同品牌之间的区别。但是对于有佩戴经验的朋友,选择音质相近的助听器,会大大地降低我们适应新助听器的时间。
另外助听器的舒适度也是我们判断助听器“好坏”的关键。“好的”助听器,让我们佩戴无负担,“坏的”助听器使我们觉得各种“闷堵”难受、不舒适。
助听器选配的效果好坏、是否合适,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听力损失的程度。助听器较适合中度听力损失,效果较好。而且在机型的选择上也比较多。而助听器对轻度听损和重度听损的改善不如中度听损明显。极重度听力损失则差,而且在机型的选择上也非常有限。
2、听力损失的时间长短以及进行听力干预的早晚。在发现听损后及时进行干预或听力干预,选配助听器或其它康复手段。出现听力损失又不及时干预会导致自身的言语分辨率逐渐下降。所以越早干预的患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就会越好。
3、语前听损或语后听损的差异。语前听损的患者由于无语言基础,所有发言均需依靠助听器的清晰度来学习语言。所以对年龄的大小有较高的要求,越早 年龄越小言语越好。而语后听损的患者有了语言基础,需要助听器提高声音达到听清语言的目的就可以了。所以助听器配戴后的效果会明显好于前者。
4、引起听障的疾病及病变部位。不同的疾病引起的听力损失所验配助听器后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传导性听损比感音神经听损佩戴效果要好。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