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听力非常重要,而婴幼儿时期却是听力损失高发年龄段,其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约为1‰-2‰,随着年龄增长,各种暴露因素的增加,听力障碍发病率会有所增高。如果在婴幼儿期听力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孩子的语言、智力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发育。
儿童听力一个正常一个是中度听损,家长可以发现有听力障碍吗?
是可以的,首先看孩子听力筛查是否通过,还有及时孩子平时对声音的灵敏度,还有反应能力。孩子听力障碍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并且要了解孩子听力障碍的表现,孩子在3到6个月期间不会寻找声源,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听力障碍引起的,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尽早带孩子接受检查。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判断孩子的听力是否正常呢
● 0-3个月的婴幼儿:主要通过观察听觉反射来判断听力。听觉反射最典型的是惊跳反射,即当给较大声音(60dB以上,如大声关门、拍手或开大音乐声音时),双臂会突然向内屈曲;还有闭目反射,比如宝宝在睁眼时听到大声音突然闭眼;宝宝睡觉时遇到突然声响会觉醒、睁开眼睛,这是觉醒反射。
● 4个月-1岁的婴幼儿:主要通过观察听觉反应来判断听力。比如问宝宝“灯呢”,宝宝可能眼球会向声源方向转动,寻找声源;比如问“妈妈呢”,宝宝会伸手指头等。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对声音没有兴趣或还没有开始“咿呀学语”,那么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有听力问题了。
● 1岁-1岁半的婴幼儿:可以通过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会回头,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有反应,能说出单字词,如:妈、爸、灯、果、车等。
●1岁半-2岁:能运用两个字的短语,如:吃饭、尿尿、喝水等。
● 2岁以上。要观察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能否说出短句、短儿歌,能否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否听到大人的指令后完成简单的任务。其次孩子是否于谈话中常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过的话,并且容易感到疲倦;对于别人讲话,时听见时听不见。最后仔细观察孩子是否喜欢把音乐或电视的声音开得较大,是否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等。
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我国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则高达22、6%,中重度以上也有1%左右。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出现呀呀学语,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是有效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