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老人即使听力损失很严重了,也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耳背”是生老病死的一个自然现象,反正退休在家,听不听得到无所谓,就不愿意去配助听器。
为什么一些听力不好的老人不愿意配助听器?
影响形象
老年人无法接受自己耳朵不好的现实,认为戴上助听器就是告诉别人自己是“耳聋者”,现在助听器就和近视眼镜一样的普遍,要让老人调整好心态。助听器不仅改善的是日常生活需求,解决沟通障碍,更重要的是能保护现有听力。
担心越戴越聋
市面上的助听器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老年人很难分清哪种好,哪种不好,很多老人因贪图便宜在网上随意购买一两百的模拟助听器,却导致听力越来越差,不愿再戴助听器。其实这种助听器准确来说不叫助听器,而叫扩音器,它把小的声音放大,大的声音放得更大,没有降噪功能,使老人听到的声音嘈杂不堪。而过度放大的声音还会损伤老人的残余听力,所以就会导致越戴越聋。而真正的助听器是一种精密的电子仪器,内含高精度数字芯片,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智能调节放大与降噪功能,使老人听得舒服,听得清晰。经过科学验配的助听器不仅不会越戴越聋,尽早佩戴还能延缓老人的听力下降进程。
佩戴效果不理想
有的老人试听或初次佩戴效果不佳,有噪音或听不清,会让他们对助听器及自己的听力丧失信心,从此以后就拒绝助听器。其实助听器是有一个适应期的,听力也需要一个康复的过程。还有很多是家人买一个助听器,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认为买了就解决问题了。却忽视了评估验配环节,这样就算买回去使用率也不高,甚至一次都没佩带。
怕对助听器产生依赖
很多老人戴上助听器听得挺清楚的,一旦取下助听器,就感觉听力越来越差了,检查听力又没有任何变化。其实这是一种感知的误差,佩戴助听器前,老人听不好,但佩戴助听器以后慢慢适应了清晰的聆听感受,不佩戴时就产生了听力越来越差的错觉,同时也感觉自己也越来越离不开助听器了。其实,这种“离不开”也并非是坏事,反而说明助听器是有效果的,对老人的听力有实际的帮助,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有很多老人受别人影响
听了一些佩戴助听器失败的例子,就误认为助听器没有用,对听力还有损害。会把带眼镜和带助听器做类比,认为戴眼镜度数会越来越高,视力也越来越差。就推断戴助听器以后听力也会越来越差,根据专业的国际研究,助听器不会给听力造成二次损伤,反而能保持残余的听力。
希望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听力
一些老人希望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自己的听力情况,不愿佩戴助听器。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大多数老人听力损失的类型为老年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而且,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老人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佩戴助听器,听觉神经长期受不到有效的刺激,反而会耽误最佳佩戴时间,导致听觉功能越来越差。
助听器价格
助听器的结果普遍都比眼镜贵。到助听器验配中心或医院听力中心咨询的听力障碍者,都觉得助听器价格昂贵,这也是有些人不愿意选配助听器的一个主要原因。
反正退休在家,听不听得到也无所谓
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了,没有那么多的应酬,听力差点无所谓,只要能应付日常生活就行,况且助听器不便宜,能省就省。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但辛苦了一辈子,退休正是应该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可老人听不好,交流沟通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又何谈享受呢?
听力障碍者一定要接受专业的检查,并且选择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助听器,从而有效改善听力情况。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