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机和耳内机分别的优缺点是什么? - 助听器知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耳背机和耳内机分别的优缺点是什么? 2021-08-12
      老年人出现衰老之后,身体的很多器官都会出现功能性退化,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鸣耳聋的情况,为了保证生活方面和外出的安全,很多老年人选择佩戴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是改善老人听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老人和他们的家人并不了解助听器。



耳背机和耳内机分别的优缺点是什么?


      耳背式和耳内式这两种助听器在市场上彼此各占据很大一部分的销售额,听力损失用户会选择验配这两款,那么耳背式和耳内式助听器的区别和优缺点是什么呢?

      一、产品外观
      1、耳背式助听器外观比较大,外形类似香蕉状,有着颜色不一的外壳,佩戴在耳朵后面,美观且隐蔽,不太容易被别人发现。耳背式助听器利用一根小型塑料管将放大后的声音传入耳膜的声口中,有小中大三档来调节输出功率,便于适用于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的人群。目前的耳背机外观设计十分时尚,已经成为大多耳聋患者新的选择。
      2、耳内式助听器外观隐蔽小巧,收听方式比较接近人耳的自然收听,使用时直接配戴于耳道内,能充分利用外耳的声音收集功能,隐蔽性很好,不易被人发现,同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接听电话。耳内式助听器是根据耳道形状定制的,配戴舒适不会掉,有防潮防汗的功能,利于助听器的保养,对抑制耳鸣也有显著的效果。



      二、产品的输出功率
      1、耳背式助听器因外形比较大,所以能够包含助听器更多的附加功能,例如FM,蓝牙等技术,满足了很多人的不同需求。同时现在有些比较好的耳背式助听器,能显示自然方向性,同时由于外观设置允许,设置双麦克风,启动不同的方向性,能够保证复杂环境下的言语信号,保证清晰度,可懂度。

      2、耳内式助听器的芯片处理能力十分强大,并且功率范围也很大,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很大一部分患者对外观和声音的需求。但是耳内式助听器不防摔,不能受潮,同时要注意防止耵聍堵塞喇叭,以确保耳内式助听器较小的故障率。



      三、产品的特点
      1、耳内式助听器的输出功率不是很高,仅适用于轻度、中度、中重度耳聋的患者使用。而耳背机可以做到大功率,耳内式很少有做到大功率的。所以当听力损失是极重度聋时,耳背式是首选。
      2、耳背式助听器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由于耳背式助听器佩戴使用置于耳后,易被头上流下的汗水侵蚀,继而损坏元器件。此外,耳背式助听器使用时旋钮调节困难,不适合手指活动欠协调的幼儿或老年人使用。在相同功能的助听效果情况下,耳背式助听器价格要便宜的多;但受外观大小的限制,耳内式没有蓝牙、FM等功能。具体如何选择,还需要根据用户实际情况由专业听力师来定。


      温馨提示:助听器需要坚持定期调试

      助听器需要不断的调试,才能带来更好的体验。验配师为初次佩戴助听器的老人调试的声音会较轻,意在保证舒适度的情况下,尽快让老人适应助听器的音色。但是一周之后,就需要去验配中心重新调整音量,并且老人可向验配师反映这一周的不适之处,比如堵耳、声音过大等问题。经过这一次调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个月后再来做细微的调整,以提高聆听质量。在这一个月左右的适应期之后,还需要定期3个月左右到门店进行调整、保养助听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20-0049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20-0049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