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朋友诉苦,说自己和别人佩戴同一款助听器,效果却没有别人的好。听损性质不同佩戴助听器为什么不同?有这类问题的多为听力损失介于40~55分贝的助听器使用者,以及多数老年性耳聋患者或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
听损性质不同佩戴助听器为什么不同?
较理想助听器使用效果应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这种性质的听力损失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外耳或中耳,由于能量传输受阻而导致听障患者感觉声音小、听不清的问题。而且听觉动态范围不发生变化,言语分辨率受影响较小,所以此类听障患者通过助听器将声音放大后的聆听效果是至好的。
其次为混合性听力损失。
这类听力损失即具有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又具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病变特点。
由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会出现重振现象,而且听觉动态范围变窄,言语分辨率受影响较大,因此相对来讲混合性听力损失的助听器配戴效果要好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助听器使用效果至差应该属于单纯的神经性听力损失或中枢性听力损失。此类性质的听力损失患者无法理解声音的意义,所以此类听力损失患者几乎无法得到助听器的帮助。
对于轻中度听力损失者
由于听力损失不大, 在安静的状态下确实可以获得有效的聆听,因在安静状态下一般的言语声都能达到60-70dB左右,大于听力损失的程度,故未用助听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言语可懂度,只是在人多的时候与嘈杂的环境下有听力困难。一般言语情况下助听器对其的帮助就不明显了,毕竟在一般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交流声都可以在聆听范围之上。
因此,助听器对听力损失相对重的与对聆听要求比较高的用户就帮助大,对听力损失轻的用户相对帮助就小。
对于老年性耳聋者
首先应该理解听到、听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听到只要助听器功率合适经过有效放大就可以达到,但是听懂则是大脑对声音信息做出的一个正确分析与判断。所以不同老年助听器用户的大脑反应与功能的不同,就会出现使用相同的助听器也会产生不同的助听效果。
对于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
由于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而人们的言语清晰度又和高频听力息息相关,现在的研究发现还存在耳蜗高频死区的问题,因此佩戴助听器虽然改善了听力,但是仍不能解决听清并达到理解、听懂语言的目的。利用移频技术达到可听度扩展也是新的尝试,可见相同的耳聋程度,不同的耳聋性质也是影响助听器效果的重要因素。
初戴助听器
首先应该对助听器要有个合理的期望值,很多人助听器用得好,是他(她)已用了很多年了,而新配者不是戴上助听器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的,戴助听器是需要一个适应及学习的过程,建议先从安静环境开始,慢慢适应了再过度到嘈杂及复杂的环境之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好掌握好每次佩带的时间从起初的一天佩戴几小时到整天佩戴;一段时间后再找验配师把不足的地方再作调整,这样你的助听器也一定会与其他人一样,成为你生活中的好帮手。
对于佩戴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你在购买助听器之前就应该在心里对助听器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助听器终究只是一个生活的辅助工具,并非我们人体自然的器官或组织,因此是不可能达到真耳的那种效果的,所以在购买助听器之前应该先做些功课,了解一下助听器,不要盲目的瞎买。总的来说,听损程度,听损时长,助听器性能,患者的年龄,佩戴环境等等因素都能影响患者佩戴助听器后的效果,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用户效果差异很大的现象。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