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下降有很多人选择了佩戴助听器,也有很多人在犹豫观望,对助听器的效果存有疑虑,因为听到了一些助听器杂音大、不舒服之类的负面的声音,那么助听器究竟有没有效果,怎么来判断呢?
如何判定使用助听器对改善患者沟通能力无效?
1、为了大致了解助听器是否对佩戴者有效,可以通过观察助听器佩戴者在佩戴前后对声音的反应对比来判断助听器的效果。如果佩戴者是可以说话的,还可以通过他们自己口述的主观感受来判断助听器是否对其生活有明显帮助。但是,这些判断方法都不是客观的,现实中有很多老人会因为考虑到助听器价格昂贵的原因,而故意说所选配的助听器对自己没有效果。
2、为了了解助听器是否对佩戴者是真实有效的,一般的听力中心会要求佩戴者过一段时间到中心再做一个助听后的效果评估,这样会花费佩戴者很多时间,办事效率也不高。爱可以(爱)用声音(可)传递(声)是自带有内置声场评估系统的,可以直接使用助听器做佩戴效果评估,助听器模拟声场给声效果,让用户直观感受到助听器给听力带来的巨大改善。
3、助听器的助听效果不是立即就能显现的,需要佩戴者经过一定时间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体验到效果。因为经过助听器处理过的声音是有部分失真的,需要佩戴者去感受并且习惯。
国外学者总结了在如今数字助听器技术时代,助听器效果至少必须从三方面来考量:
* 助听器使用者对于助听器效益和满意度的个体评价,比如使用助听器评估量表,以此界定助听器使用后的益处,以及患者是否对其满意等;
* 患者对于助听器使用频率的评估,显然,助听器用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只要助听器每天使用达到三分之一时间为宜。
* 患者在不同聆听环境里,对于言语的理解,尤其在嘈杂的环境,如果患者依然能顺利交流,助听器效果显然不错。
总之,影响助听器使用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助听器的正确理解和认知。作为听力学专业人员的职责是应该估计听损人士在助听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给予相应的建议或矫正错误认知,并能够及时为其排解疑难,让这类听损人士了解他们所需的全部信息,并应给予听损患者足够的信心使其坚持使用助听器,受益于助听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