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了,为什么还会有听力下降的情况呢? - 听力常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了,为什么还会有听力下降的情况呢? 2022-07-04
       目前,我国听力言语残疾人数达2000多万,其中大约有80万名是7岁以下的儿童,是五种残疾的人数之首。3岁以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期”,早诊断、早干预能使听力损伤的儿童最大限度接近、达成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而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宝宝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因此,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关注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了,为什么还会有听力下降的情况呢?


       首先,初筛通过只代表测试时的听力状况,不排除有迟发性听力下降的可能。比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的患儿初始大多听力正常,但感冒、头部轻微的磕碰,或周围环境压力的急剧变化(乘坐飞行器),都可能诱发听力下降。听力筛查是无法检测听觉系统解剖结构上的异常的,因此新生儿是否有前庭导水管扩大是无法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又如,对耳毒性药物敏感的孩子,使用药物后原本正常的听力会很快出现下降,这种情况听力筛查也是无法检出的。



       其次,听神经病(AN)的儿童无法检出。听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中,纯音测试、言语测试、ABR都有异常,耳声发射可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而初筛、复筛使用的恰恰是耳声发射(OAE)测试,所以可能无法检出。

       最后,受检测技术局限,平均听力损失<40dB的听力下降检出率不高,会出现一部分漏诊的情况;当新生儿出现分离型低频听力损失<1000Hz,高频听力损失>2000Hz时可能检测不出。
正是因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无法保证百分百的准确率,所以孩子过后出现听力问题听力下降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有以下情况的宝宝,更是需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听力问题:有听力下降家族史的宝宝,孕期孕妈妈感染过风疹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住院五天以上的,有耳廓耳道畸形的,出生后体重低于1500克宝宝,生产时有窒息的或者早产的宝宝,曾患有细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的宝宝等都有可能存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出现听力下降听力障碍的问题。



       有这些高危因素 听力筛查通过也应定期随访
       如果有以下高危因素,即使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也应定期随访听力,预防迟发性、渐进性听力损失。
       1、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与核黄疸对脑干听觉核、听神经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毒性,能引起外周神经髓鞘病变,听力损害程度与胆红素浓度相关。
       2、巨细胞病毒感染(CMV)——巨细胞病毒是细胞毒性病毒,可侵入迷路内淋巴液和外淋巴液,导致内耳迷路炎,引起内外毛细胞变性和坏死,导致听力损失,更严重会引起中毒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3、孕期服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4、围产期缺血缺氧症状。
       5、家族耳聋史。

       6、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总之,即使听力筛查通过了,但是如果孩子存在听力下降的高危因素,或者孩子出现可疑听力下降的征象,家长都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听力诊断,以免耽误治疗,影响言语发育。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20-0049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20-0049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