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患有中枢性听力丧失的老年人也可能有轻度的认知能力下降,这是可能的痴呆症的早期指标。听力下降是衰老的常见表现之一,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能预示着大脑中存在更严重问题。
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对周围性和中枢性聋两种与年龄有关的听力损失研究发现:与没有听力损失或周围性听力损失的人相比,患有中枢性听力损失的人有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风险更高。
老人听力下降有什么表现?
1、爱打岔或答非所问。如果长辈说话总打岔或者经常答非所问,这很可能是听力下降的表现。他们很可能是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所以才会闹出笑话来。并不是完全听不见才叫聋。听力下降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沟通。
2、性格发生改变,变得烦躁易怒,或是变得孤僻,沉默,不喜欢社交,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去。
3、听人说话时身体前倾或侧耳倾听。很多老人会有侧耳听人说话的习惯,有的时候还会身体前倾,这都是为了听得更清楚。因为,当一只耳朵听不清时,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另一只耳朵来听声音,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如果你家老人也有这样的习惯,千万不要忽视,这也是听力下降的表现之一。
4、跟人说话时爱观察口型。和长辈聊天时,有时会发现有些长辈会不自觉地观察你的口型。这说明他们很可能听力已经不太好了,容易听不清,只能通过看口型大概猜测你在讲什么,从而跟上你的脚步,和你有共同话题。
5、有部分病人伴有耳鸣,环境越安静耳鸣越重,后期可出现头晕,精细动作不协调,记忆力减退,办事精力不集中。
6、看电视时音量调得很大。孩子看电视时,我们总说:“离得远一点,眼睛都看近视了!” 老人看电视时,我们可能会说:“声音小一点,吵死了,又不是听不见。” 因为这句话,老人或许会关小电视声,但常会不自觉地往前坐一坐。其实他们真的是听不见、听不清才会开那么大声的,只是我们从未关注。
7、言语听力损失多比纯音听力损失严重,有会意困难,言语识别力明显下降,与熟人交谈还比较容易,与陌生人交谈比较困难,在嘈杂的环境中会更差,而且还会有声音重振的现象,小声听不到,大声闲吵,听力范围缩小。
8、说话声音特别大。很多人回到老家会发现,老人和你说话时总会提高音量,还会凑近和你讲话。很可能是他们已经听不清了。因为当自己听不清时,他们会以为别人和自己一样,也听不清楚,所以就会不自觉的提高自己说话的音量。
上面就是关于老年性耳聋的表现,可见老年性耳聋都是逐渐加重的,最后可导致完全听不到声音,从而给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针对老年性耳聋问题,一般可以通过戴助听器来提高听力,恢复与他人的正常沟通。当然,平时注意做好保健工作,也可延缓听力下降问题。
在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原因中,年龄性老化并不是主要因素,另外一些未知因素,如遗传,饮食,环境因素,精神压力,代谢异常等,以及一些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才是导致和加速老年性聋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