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常见到很多人喜欢戴耳机,在校园内也可见到学生边走或边骑车戴着耳机在听音乐。在公共汽车上见到年轻人听着摇滚乐声音很大,甚至连邻座都能听到声音。这样长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机能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经常戴耳机会造成耳聋吗?
一些医学数据表明,当音量超过85分贝时,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听力疲劳。当音量超过110分贝时,严重的病例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可达120分贝。这样的音量对听力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听力障碍的第一个发生是高频听力损失,而我们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语言频率不受影响,因此在早期经常被忽视。
只有当听力损失达到低音扩展,语言频率听力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主观感觉性听力损伤,影响语言交际和社会活动。因此,使用耳机收听对年轻人的影响通常需要很多年才能显现出来。
我国科技人员经过研究,对平均年龄在二十三岁左右的受试者,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机1小时、1-2.5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听阈差异。他提示使用耳塞型耳机可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特别是在高频区4000赫兹以上明显大于低频区。而使用耳塞型耳机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也有学者报道,常在噪音环境中可引起4000赫兹听力首先下降。
在人们的内耳中有耳蜗器官,学者认为由于长期过量的刺激,细胞组织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害,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提醒大家一下,在您有高音调耳鸣出现(如蝉鸣、汽笛声、金属声等),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治,对防止耳聋非常重要。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
1.采用国际公认的“60-60”原则方法保护听力。
世卫组织建议,当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应超过最大音量的60%,最好降低音量以避免过度刺激耳朵。每天不超过60分钟是比较安全的,所以人们应该少戴耳机,间歇地听,让耳朵充分休息。
2.注意耳机的使用环境。
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戴耳机,我们会无意识地调大音量,所以如果外部噪音比较大,最好不要戴耳机。
3.不建议睡觉和听耳机。
当我们睡觉时,如果戴耳机的耳朵被压在枕头上,会损伤耳廓,加重对鼓膜的刺激。同时,如果你没有摘下耳机就睡着了,戴耳机的时间就更长了。
4.有“沙沙声”时,不应戴耳机。
当耳机有沙沙声或只有一侧有声音时,不宜重复使用。如果连续使用耳机,可能会长期影响听力不平衡。
5.对于长期戴耳机的人,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耳蜗内部压力高。头戴式耳机接触面积大,压力低,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较小,更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