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耳聋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情,人们对于老年人耳聋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认为人老了耳聋很正常。所以很多人都不把老年人耳聋当一回事。但是,老年人患上了耳聋对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
老人听力不好,如果不去干预会有什么危害?
1.听力越来越差
当老人出现听力损失的情况时,家人和本人都不要抱着“还听得见”、“大点声讲就没关系”这样的侥幸想法,因为听觉在一点点下降的时候,人是很难察觉的,如果不通过佩戴助听器,进行有效的干预康复训练,听力很可能越来越差。
等到听力下降成重度听损,再考虑佩戴助听器的时候,其效果比起轻、中度听损时也会差很多,甚至有可能出现“听得见但听不懂”的情况。
2.造成心理问题
据科学研究发现,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相比,听力受损的老年人思维和记忆更差。
由于听力下降,老人在生活中会出现沟通困难、交流减少等情况,大脑接受的声音刺激也会减少,因此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来处理声音,从而牺牲一些本来用于处理记忆和思维的能量,长此以往,就导致老年人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下降,因此失去社交兴趣,逐渐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变得沉默寡言、心理自卑。
3.容易引起多疑症
听力损失无疑是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一道障碍。常常会因为听不清楚别人说什么,总怕别人瞧不起,进而产生自卑感。而越自卑,就越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敏感性也越强,以致于对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也会产生一连串猜想,并逐步演变成对他人多疑猜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4.增加老年痴呆的可能
如果听损老人长期不佩戴助听器,由于听不清导致的不沟通、不交流,可能会致使老人反应迟钝、语言能力下降、交流减少,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老人与外界的情感交流、社会相容性,使老年人产生孤僻、淡漠、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5. 会容易摔跤
听力损失会导致大脑认知负担加大,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听声音方面,就可能导致平衡和步态功能有所降低,才会容易跌倒。另外,听力损失的人对周围环境感知更少,也增加了绊倒和跌倒的风险。
综上所述,老人在患有听力损失后,不佩戴助听器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所以,当家中老人听力下降,千万不可以放任不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佩戴”,拥有听力健康和认知活力,才能让老年生活有尊严、有质量。
建议: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爱好。耳聋老人的最大难处就是是缺乏生活动力,可以帮老人买一些喜欢的小动物,增加其生活丰富性。让他多与亲朋好友交往。家人多与他交谈,尽管他并不能全部听清,交谈的不仅是传递信息,还是爱的表达。亲近的动作比语言更能慰藉老人的心。多陪同老人外出散步、游玩。子女与老伴要常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补偿其听觉的缺憾。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