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聋是指听觉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而导致的听力下降。有研究显示,老人中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高达30%~60%,而且患病数量逐年增高。由于患病人群基数大,发病率高,且有很多老人忽视听力损失的危害,放任其发展,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老年耳朵听力不清,又嫌音量大是什么情况?
这个是重振现象,是由于长期听力不好造成的,建议及时佩戴助听器干预。因为老人是有听力损失,但是并不是你所说正真意义上的聋子,聋子是听不到一点声音的,只是她有个别的频率点比较差,听人讲话不是很清楚,但是对声音的敏感度并没有完全丧失。
老人出现这种情况看,一般就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处于这个阶段的老人是听得到,但听不清。她们绝大多数是由于外毛细胞缺失和随之产生的外周听觉及频率选择能力减退,从而导致听觉处理失真,最后使得老年性听损者言语识别和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建议老人要双耳验配助听器,由从业人员进行调试,试听试戴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哪些因素会导致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指听觉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而导致的听力下降。有研究显示,老人中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高达30%~60%,而且患病数量逐年增高。由于患病人群基数大,发病率高,且有很多老人忽视听力损失的危害,放任其发展,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导致老人耳聋的原因,除了听觉系统的自然老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使听觉系统易受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导致耳蜗血管内皮增生,降低血供)、吸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噪音以及耳毒性药物。
六招防范老年性耳聋
人体的听神经像电话线一样,里面有很多根纤维,外面包绕一层髓鞘。随着年龄增长,髓鞘会发生损伤、脱失,使听神经功能受到影响,造成听力下降。于是,老人在谈话时会经常打岔,往往只闻其声、不懂其意,这些是老年性耳聋最大的特点。耳聋老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会下降,总要求对方重复,严重影响交流。声音小了听不见,声音大了又嫌吵,这是因为老年性耳聋是神经性的,对声音的耐受阈值发生变化。还有些老人对个别声音过分敏感,听了觉得难受,喜欢待在安静环境。由于害怕被嘲笑、给别人添麻烦,耳聋老人往往逃避交流,自我封闭,变得孤独或烦躁,容易引发老年痴呆。
衰老虽是自然规律,但老年性耳聋发病年龄和进展速度却因人而异,生活中不少百岁老人依然耳聪目明。那么,该如何预防或推迟老年性耳聋发生呢?首先应避免噪声刺激,听耳机、看电视放低音量;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慎用耳毒性药物;控制动物脂肪和内脏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有助于清除致病自由基;戒除烟酒;发现听力减退,尽早到医院诊治。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