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是听障儿童建立聆听习惯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加强听觉理解、听觉记忆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同乐”,“父母是幼儿早教中最重要的老师和玩伴”,进而促进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提升亲子间互动的质量的活动。
为什么听障儿童要做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的目的是在配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情况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听觉功能训练,让听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己的残余听力或重建听觉系统,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聆听习惯,以及其感受,辨别,记忆和理解声音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言语听觉,进而获得有声语言。
无论是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都是助听设备,效果因人而异,但基本很难变得和正常听力的儿童一样,具体是否能满足家长的期望,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不能概括配了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就可以了。想要儿童听的好,除了选好助听设备,平时还是做的是助听器和耳蜗的保养及效果评估,更重要的需要做语训培训。
具体的说,听觉训练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听障儿童建立音响的概念,使其认识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声音。
(2)提高听障儿童利用残余听力鉴别不同声音能力。
(3)配合言语训练,让听障儿童在开始学习说话或与周围人交往时使用听觉。
(4)帮助听障儿童建立有声语言,养成聆听习惯,并学会利用听觉反馈进一步学习语言。
事实上听障儿童是可以学会聆听,并且可以通过听来学习语言。
一方面,让听障儿童学会聆听是有可能的。绝大多数听障儿童仍具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听不到正常人的言语,但绝非一点听力也没有,通过助听器将声音扩大,听障儿童可以得当适当的听觉补偿,为其学习聆听提供物质基础。随着当代助听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即便是深度聋或全聋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觉通路,使得更多的听障儿童可以有条件通过听觉来学习语言。
另一方面,聆听是需要学习的。听障儿童通过助听设备进行听力补偿,虽然具备了对声音的感受能力,但并不能表示他就能听懂声音,这种对声音的听觉能力,是后天学习的,它包括对声音的感知,搜寻,分析,综合,辨别,鉴赏,评价,回味,联想,储存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训练和使用过程中获得并提高。这种听觉能力与人的大脑有紧密联系,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有关,也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关。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听觉训练,听障儿童是可以学会聆听的,其听觉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