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听损一般是多少就不太好了? - 听力常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中年人的听损一般是多少就不太好了? 2020-04-30
      据台湾卫福部曾经发布的数据统计,台湾已登记的听力受损人士中,其中60岁以上的银发族约占75%,而通过台北地区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听力不好的人回忆,感觉45岁是听力下降开始年龄。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台湾一些医生的证实,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在听力开始下降时并不会及时就医,在听力下降后,大多数人选择“凑合”,而到必须要验配助听器时,也往往在开始时有排斥心理。



中年人的听损一般是多少就不太好了?
      目前国际上把61-80dB的听力损失划百分为重度听力损失,听度力损失到这种程度是可以配隐形助听器的,选配耳内机基础问是建立在耳朵不会流脓流水,听力不是极重度,没有这些症状就可以配超隐形的答助内听器,假如是轻度听力损失可以考虑选配超隐形的助听器 假如听力损失特别严重容 请听验配师的建议。

      从医学上来说,老年性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双侧对称性听损,有时伴有持续性耳鸣。说俗了,就是大家认为的“人老了听不清”。40分贝只是个平均值,不知道患者的高频部分损失多少,也不知道患者是属于传导性听力下降还是神经性听力下降,建议可以到正规的医院或到海声听力去做一个专业的测试。让专业的验配师为你尽快的选配助听器



老年听力损失的四个时期
老年人听力下降后会经过四个时期,越早进行干预后期效果就会越好。以下四个阶段是听力受损早期到晚期的表现:

一、漠视期

      在听力损失刚发生时,一般生活和社交只会受到轻微影响,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听力变化并不在意,通常认为是注意力不集中或上火导致的,很多人也有“人老了听力就应该不好”的想法。其实这个时候是听力干预的最佳时机,但此阶段往往被99%的人忽视。



二、焦虑期
      随着听力情况持续下降,听力损失情况已经影响到老年人的社交与日常生活,这时候会出现轻微的语言障碍,由于听不清或遗漏信息,老人这时候有时会表现为心情焦虑,性情急躁。有的子女这时候已经观察到父母的心情变化,但通常不会往听力方面想。而这时,老人通常会认为只要别人和自己      大声说话就可以,但却不知道此时言语理解能力已经出现了下降,当别人说话语速稍快时,就无法理解语言含义。

三、抑郁期
      这时的听力情况已经很大程度影响到生活,言语能力持续退化,已经出现语言交流困难,此时老人与其他人的交流已经非常被动,当别人有说有笑时,老人常常独自离开回避或发愣,与家人沟通越来越少,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
      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在这时候进行听力干预的,但听力损失已经对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这时候言语分辨能力会相对下降,有些老人认为是助听器效果不佳,但其实往往是大脑皮层退化。这个时期才开始听力干预的老人需要家人帮助建立信心,交流时语速放慢,耐心进行交流,渐渐进行康复。

四、自闭期

      这时候听力损失往往比较严重了,老人由于长期不能顺利和别人沟通,不能通过听觉顺利获取信息,有部分人已经开始有老年痴呆症的迹象,言语能力严重萎缩,这时候老人的社会活动基本终止,已经处于相当自闭的状态。但即使是这个时期,再进行听力干预也不晚。



所以,在中老年人听力损失的这4个时期里,越早进行听力干预,后期效果就会越好;越早进行听力干预,父母晚年的生活质量就会越好。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