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容易引起中耳炎的原因在于游泳很容易呛水。一到假期,不少平时没时间学游泳的孩子学游泳、学换气,由于心急或者技术掌握不够,很容易就呛到水,而且一边学一边呛。因游泳而患上中耳炎的病人中有70%-80%是由于呛水而引起池水倒吸,引起了鼻炎、鼻窦炎,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继续上行,则引起中耳炎。另外那20%-30%的则是由于水直接流入耳朵,感染了耳膜,这部分患者相对少见。一呛水,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我们俗称的“脓”)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
喜欢游泳,但有中耳炎,要怎样防护既能不引发中耳炎,又能游泳?
游泳时怎么预防中耳炎
1. 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
2. 游泳前,检查耳部。若发现耳耵,应使用耳道清洁液(耳道清洁液会自动膨胀软化耳屎、污垢,不需要使用挖耳勺等工具用力在耳道内掏异物,以免损伤耳道内壁)。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糖尿病患者游泳时应特别注意卫生,以免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
3. 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
4. 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
5. 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后,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蘸取耳道清洁液轻轻擦拭。
6. 鼻子若不慎进水,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微生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耳朵进水后怎么办
1、单足跳跃法
将头倾向进水的耳朵的一边,用一只脚作为支撑,单足跳跃,同时用手拉扯耳朵,利用重力作用,使水向下顺势流出。
这个办法简单易做,而且很快见效。
2、活动外耳道法
用手拉扯耳廓,或者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反复张口,使颞颌关节持续活动,就可以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水就可以从外耳道流出。
这个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水屏障稳定性与压力平稳性来达到让水流出的目的。这个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有根据的,大家遇到耳朵进水的问题可以一试喔。
3、外耳道清理法
将消毒的脱脂棉或者细棉签轻轻地探进耳朵,当棉签碰到水,棉签就可以把水吸走。
提醒各位,在使用棉签时要注意卫生,尽量使用木杆的,避免使用塑料杆的。因为塑料杆比较容易脱落,如果脱离在耳朵里,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4、躺睡法
用平时侧睡的姿势侧躺在床上,然后把头侧向枕头砸去,耳朵里水由于惯性就会外面涌出。
将头砸向枕头的时候要小心并且要注意力度。提醒各位,最好使用松软枕头,这样子头和耳朵受到的损害就会大大减少。
游泳时难免会导致耳朵进水,洗完清水澡,耳朵内残存的游泳池的水便基本上已自行流光。但是,有时因耳垢较多等原因,使少量污水滞留耳道内而引发耳朵发炎。为了吸收余水并杀菌消炎,可在洗澡结束后向耳道内滴入3-6滴医用酒精,稍停片刻,让其自然流出即可。
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游泳后应及时把外耳道内的积水排净。排水时,头部歪向积水的一侧,用同侧的手掌轻轻拍打头部,就可将水排出。如耳内发痒,可用75%酒精棉轻擦外耳道,禁用手挖。如感到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