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先天性的听力丧失很容易被父母发现,但仍有不少家长直到孩子两三岁,发现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吐字不清,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那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如果家长还抱有侥幸心理,把所有说话晚的孩子都当成发育迟缓,不及时就诊,甚至一心寄希望于随着年纪增长听力能自我改善或科技发展而有更好的方法,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为何儿童要早干预听力损失?
儿童听力康复提倡“三早”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因为聋并不意味着哑,事实上听觉系统和发声系统是两个独立系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不能获取足够正确的发音信息,因此发音器官得不到协调和指导发音的方式、方法从而变成了哑。
人的听觉中枢、言语中枢、概念中枢的发育都有*佳阶段,超过这一阶段,发育的可塑性就会明显变小,听损儿童越早进行听力补偿,接受声音刺激就越早,这些中枢的开发也就越早。
0--3岁是儿童学语言的至佳期,干预应该在这个时期内进行,否则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耳聋对孩子对听力、语言发育方面的影响。
结合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有如下建议:
(1)干预一定要遵守双耳干预原则,双耳干预要尽早,尤其是婴幼儿期(小于1周岁),即使双侧ABR为引出反应波形,在人工耳蜗植入前,首先应选择双耳验配助听器;
(2)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耳应同时使用助听器,不应该有时间间隔;
(3)双侧听力损失,较差一侧耳已达到极重度听力损失,视情况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较好耳选配助听器;
(4)双侧听力损失均达到极重度,助听器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建议人工耳蜗植入,另一侧当低频听力较好时选配助听器;而当低频听力较差时,助听器效果甚微时,建议可双侧植入人工耳蜗。
国外有资料统计:婴儿在六个月前实施早期干预,学习、智商的发育趋于正常,明显高于六个月后实施干预的婴儿。大点的孩子能说出感受的,容易沟通,通过试听看可以判断出孩子的配戴效果;小一点的孩子要看多观察孩子的反映;原则要去正规的验配中心配机,助听器性能和验配师水平都非常重要。多去验配中心了解一下。

婴幼儿听力中心作出的统计:一个听力正常的 孩子到三岁时能掌握750个左右的单词,一个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如果出生就被发现并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这个孩子到三岁时可以掌握近500个单词,几乎可以达到正常孩子的语言程度;如果孩子到了六个月被发现有听力损失,经语言康复后到三岁时也能掌握300多个单词;如果孩子到两岁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仅能掌握十几个单词。
无论是佩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重要的是及早进行听力干预,不要影响到中枢神经的发育,留住孩子宝贵的语言学习期,将听力损失对孩子的人生损害降到最小,方便日后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