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80%以上的听损老人是适合验配助听器的,助听器对他们的社交、生活均有帮助。但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我国老年人助听器佩戴率不足10%,其中农村不足6%。
为什么有的老年人不愿意戴助听器?
很多老年人在听说家人要为其配助听器,大多数都是拒绝的。老年人和家人一起来验配助听器,大多数人都很排斥,拒绝佩戴助听器。原因无非是听说不管用,听说戴上会越戴越聋,哪个朋友说还不如不戴,戴上也听不见,浪费钱!
1、意识不够,很多老人总觉得耳朵有点聋又不影响生活,平常在家里与老伴和孩子说话,他们大点声就行,我就听见了。对老人而言,真正听不见声音才叫耳聋,他们只是耳背一点点,不是聋。其实一般情况下,越早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也就越好,拖的时间越长,识别率也会继续下降,造成言语理解困难,这时候再选配助听器效果也就有限了。
2、价格昂贵,“价格昂贵”是老年人不愿选择助听器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老人听力损坏程度的不同,所要求助听器的功率 大小、清晰度都不同,价格自然也有差异。目前,市面上助听器的价格有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这并不意味着,越贵的助听器就越适合。总的来说,听力损坏程度越小,所配备的助听器价格就越低。因此,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 应尽早佩戴助听器,一来可以早期改善听力,二来可以节约费用。
3、很多人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戴用眼镜的度数越来越高,视力也越来越差,因此推断戴助听器后听力也会越来越差。
4、影响形象,很多老人无法接受自己“耳朵不好使”的现实,认为佩戴了助听器,就好比承认自己是聋子 ,影响形象。
5、戴上不是听不清,就是太吵,现在网络信息、服务发展迅速,很多中老年人出现听力问题后,会想到先到网上去搜索有关“知识”,并看看网上有没有便宜、“合适”的助听器出售,或者就近在商店购买一个助听器戴上,而这样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6、戴上助听器后,有一个适应期,有一些老人觉得哪哪都不舒服,建议慢慢开导,助听器刚戴上有康复过程的,佩戴助听器就是要来解决问题,那我们就应该要有适应助听器的态度。
耳朵听不清,和家人朋友交流也不方便,出门上街听不到汽车鸣笛也有危险,子女不住在一起电话铃声也听不到让人焦急担心,久而久之人会越来越孤僻,还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引起生理上的问题。
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可以改善听力减退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尽管现在网点还较少,但也不要放弃。最好去正规医院。记者了解,一般配助听器要去医院2到3次,每次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此外,使用过程中也最好定期到医院复诊,向医生谈谈使用情况。 家人的理解有助老人的沟通 有不少途径可帮助听力下降的老人改善生活质量。如老人看电视时可用红外线耳机,耳机音量可由老人自行控制,不会影响到家人的收看。
家人要理解老人听力下降的苦处,说话时语速上要慢,还就注意交流技巧,如坐在老人的对面,让老人可以看到口型。聊天时可先告诉老人在谈什么事儿,不要猛地转换话题,这样老人可凭借知识和经验加入交流。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