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人人都吃过,您听说过香蕉图吗?不过在听力学的世界,有这么一只“香蕉”,它虽然不能吃,但是如果听力能进到这只“香蕉”图里面,是值得高兴的事呢!
助听后补偿是否进入香蕉图?
只要您的助听器得到了合适的调试,经助听器补偿之后测得的听力图曲线是可以进入言语香蕉图的,进入香蕉图则代表助听器的助听效果很好。如果只有大部分曲线不是完全进入香蕉图,也不用很担心,说明助听器效果还可以、基本能满足佩戴者的需求,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香蕉图”指在听力图上正常人的语言频率分布和强度分布的范围,是助听器验配的“金标准”,助听听阈在“香蕉图”里说明可以听到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言语声。(越靠近上缘说明听得越好。)但并不是绝对的。
选配时,若经助听器放大后的听力范围各频率点全在香蕉图内,说明患者可以听到这些言语声,则表明该助听器的助听效果很好。对佩戴者较合适,这对于听清和理解语言是至关重要,特别是聋儿,对其学习语言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果大部分频率点在香蕉图范围内,说明助听器验配尚可,基本满足佩戴者的需求,日常交流问题不大。如果在某些频率点超出言语香蕉图顶端,可能会怀疑助听器在这些频率点的增益太高,这时应降低增益重新对助听器进行调试。
如果大部分频率点不在香蕉图范围内,说明助听器验配补偿不足,不能满足佩戴者的需求,日常交流会受到影响。
2岁以下的孩子助听阈应该在香蕉图下,因为测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实际听力肯定在阈上15dB左右。给孩子配助听器的原则是安全、舒适、听,所以验配时补偿宜小不宜大。
助听器选配后的效果怎么检验?一般助听器效果验证有三种,助听听阈、言语测试,真耳分析,通过以上三种效果验证来判断助听器是否调整到位,佩戴后的一个效果区别。助听听阈主要是看助听器调整后是否进入言语香蕉图内,当然也不是非要进香蕉图,主要还是以个人舒适度为主;言语测试可以很好地测试个人的自身言语分辨能力;真耳分析可以测出自身耳道容积,通过测试来确定目标增益,方便助听器调试到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