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助听器,在许多人心中,似乎只是一个可以将声音放大的小型扩音器,带上了它就意味着提前步入老年。有的未成年患者会因为戴助听器产生自卑情绪;还有的听障患者和家属会在街边、地摊购买“所谓的助听产品”,结果是环境噪声过大,想听的听不见,不想听的吵不停。
有些人戴上助听器总是听不清声音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戴助听器听不清的原因有:
1.个人听损程度和性质:对于听力损失较轻,听损为传导性的患者来说,佩戴助听器的效果更好。而对于感音神经性听损患者来说,由于耳蜗及听神经的损伤,助听器带来的听力补偿是有限的。
2.耳聋时间长短:建议耳聋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干预”,就是基于耳聋时间长,大脑管理听觉的区域由于长时间没有受到声音的刺激,便会渐渐地被其他感觉所占领,使得患者佩戴了助听器也无法得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发现听力下降应该及早佩戴助听器。
3.助听器性能:助听器分为模拟和数字两大类,数字机的清晰度由于模拟机。
4.单耳佩戴(双耳听损):对于双耳听力损失的患者来说,双侧佩戴肯定是由于单侧佩戴。双耳佩戴可以避免未佩戴耳发生听力剥夺、对声音的定位能力更佳。
5.助听器的选配和调试 ;声音大小、耳塞声管等是否合适。
6.助听器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有个适应过程,初戴者会有不适应,要循序渐进佩戴。
7、助听器是否做到定期保养:加强对助听器的保养和维护,定期地联系厂家进行养护,切忌轻易清洗助听器。这样助听器才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助听效果。
8.个人期望值是否过高(助听器不可能达到正常听力):佩戴者应该建立正确的期望,助听器无疑不能达到像真耳一样的助听效果,但确确实实改善了生活、方便了交流。
怎么才能听清?
助听器配好后,患者需要在验配师指导下,慢慢适应并进行听觉康复适应性训练。比如在开始训练的第一个阶段,每天戴上1~2个小时来重新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如先听熟悉的声音,再听陌生的声音等。
此外,患者及家人都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对于听不清容易混淆的语句要反复练习,家人在此时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掌握谈话的技巧。
佩戴助听器不是患者一个人的事,需要家人和验配师的共同协助,这样患者才可能顺利度过适应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