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会有听力下降的情况。子女和听力下降的父母交流起来会变得困难,甚至会因为老人听错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不开心。如果是子女不在身边的,那么就需要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联系,老人听力不好会导致交流很费劲,子女难免会焦虑、担忧老人。
老人听力不好,但又不接受助听器,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先和老人沟通一下,问问不愿意配戴助听器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觉得戴助听器觉得不好意思,可以告诉老人助听器有耳内式,有很好的隐蔽性。同时也要告诉老人听力损失的危害,长时间的听力损失会造成记忆力下降,行动不安全等问题。
其次可以带老人去助听器验配中心,了解一下助听器的作用及验配流程,以及佩戴助听器的好处。慢慢让老人接受助听器。
(1)、心理障碍。老人家心理上不接受,主观认为这样做是承认和告诉别人自己听力缺陷的表现。我们可以从身边人的实际案例入手,或者在用户活动会上,让老人见到不仅有同龄人、还有年轻人、儿童也会戴助听器,一点点放下心理防备。
(2)、外观需求。有些老年人介意外观,我们可以告知有多种款式可以选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隐蔽的定制款式。
(3)、生活质量。听不见,老人没有办法交流,变得孤僻、抑郁,重之影响家庭关系、外出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戴上助听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人之间的交流,缓和家庭关系,外出也有安全保障,家人也放心。
(4)、给足耐心,给足信心。家人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家人要有耐心的陪伴,正确的交流方式,会稳定老人的情绪,给与老人支持和鼓励,老人配合的几率越高,会逐渐适应助听器,会越听越好。
作为子女和晚辈们要多了解耳聋康复知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都已经聚焦到老年听力下降和老年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轻度还是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来说,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下降程度等,都比听力正常的老年人高。所以老年听力损失不只是听不到的问题,还对大脑的神经活动有影响。听力损失这件事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我们应充分掌握老人的心理变化,采用理解、沟通、互动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如此,老年性听力损失人群才能由被动变主动,尽早佩戴助听器、尽早避免听力损失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