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从模拟机发展到数字机、甚至是现在的高档全数字机,可以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下满足人们的聆听要求。助听器的使命是:以高品质的助听设备,让听力损失人士享有和正常人同等的交流机会。
佩戴助听器以前隐约能听见,但佩戴之后拿下助听器却听不到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个佩戴助听器跟佩戴眼镜是一个道理。当我们带上眼镜后去看东西会感觉特别的清楚,反之把眼镜摘下来就会发现看东西很模糊。长时间佩戴助听器以后,大脑会逐渐慢慢对声音的感知程度有所提高,久而久之大脑就习惯了这些声音。突然摘下助听器,会感觉声音变小了好多,其实这是大脑短时间内对声音收听的一种错觉。
未配戴助听器之前,能听到的就听到了,听不到就是听不到,患者会认为很正常,听力不好嘛;但配戴助听器之后,患者会听到或听清更多更丰富的声音信息。长时间配戴之后,患者会认为这些都是他应该可以听到的。但取下助听器所能听到的声音信息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会产生配戴助听器后会越戴越聋的错觉。
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可见,视觉是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一般我们在交谈的过程中会注视对方鼻子和眼睛的位置,以便通过对方的嘴唇、表情、眼神等帮助理解话语。所以当对方戴上口罩或者近视的人摘下眼镜之后,会觉得自己听不清对方讲什么,其实就是因为缺少了视觉接收到的信息,而并非真的出现生理上的听力下降。
戴久了助听器,突然觉得听力比原来差,也是跟视觉有关。
佩戴助听器不但不会伤害你的听力还会延缓听力下降,一般情况下只要坚持一个星期不佩戴助听器,你的听力就会恢复到你没有佩戴助听器之前。因为我们的大脑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助听器对于耳聋患者肯定有用,但对于听力康复的用处有多大则取决于以下因素:
(1)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要切合实际,了解助听器的性能特点。助听器作为一种医疗器械,并不能解决患者的所有问题。只有当患者全面了解助听器的特点后,才能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
(2)正确选配助听器。助听器选配是听力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患者耳聋的程度都不同。配助听器是帮助患者有效利用残余听力的手段。因此患者必须到专业机构进行正确选配,这样才能使助听器发挥最大的作用。
(3)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一旦有听力损失就要及时干预,不能治疗的情况下及时佩戴助听器,否则拖得越久,言语分辨能力就会越差,助听效果也会越差。所以听力损失后越早戴助听器效果越好。
佩戴助听器可减缓听力退化的进程,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听力状况,避免听力进一步受损,同时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老年人一旦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听力困难,意味着需要助听器器,都应该验配助听器。如果老人使用助听器后“离不开”、“摘不下来”,意味着助听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使用者的听觉状况,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