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验配了同样的助听器,有的人听得好,有的人就听得差一些?即使是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听损原因、选配了同样型号的助听器,得到的聆听效果可能也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一样的助听器,为什么不同的人戴着效果完全不同?
不同人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不同,可能会受下面因素影响。
1、听力损失的类型
传导性听力损失效果较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效果好。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部位位于外耳或中耳,例如中耳炎、小耳畸形等,这类听力损失大多数可通过医疗手段治愈。外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因耳部传音系统的病理因素而发生障碍。其只是在声音传递过程中能量缺失,而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功能良好,声音通过助听器压缩放大传递至大脑便可清晰聆听。
感音神经性听损病变部位位于耳蜗或听神经,目前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还无法治愈。特别是感音性听损耳蜗毛细胞受损不可逆,还会发生“重振现象”,助听器需要对不同频率声音进行压缩放大补偿,若调试数据不合适,可会让佩戴者感到十分不舒适。神经性听损例如听神经病,助听器的功能只是对声音进行压缩放大,并不能取代听神经亦或大脑听觉中枢的功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预料之中。
另外,临床上平坦型听力与陡降型等复杂听力类型相比,助听效果会较好。
2、听力损失的时间。听力损失时间越长,助听器佩戴效果越差。发生听力损失后没有及时干预,导致大脑接收到的声音信息不完整。当听觉神经失去的功能不再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时,大脑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声音,变得无法理解它,长期下去听觉中枢缺乏有效刺激慢慢退化,言语分辨率就会下降。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越长,言语分辨率可能下降得越快,因此佩戴助听器效果也会越差。
3、科学验配的重要性。听力损失类型有千差万别,即使是性质、程度完全相同,但因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个体差异等原因,对助听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果没有专业验配和调试,就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助听器的效果。所以验配助听器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听力机构,按照标准化的专业验配流程验配。
5、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可利用的残余听力也就越少,助听效果越差。中度或重度听力可以得到助听器很好的补偿,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听损可在综合评估情况下考虑耳蜗植入。
6、引起听障的疾病及病变部位不同的疾病引起的听力损失所验配助听器后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如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听力损失,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会有些不稳定的情况。还有些疾病如耳硬化、中耳炎、胆脂瘤、梅尼尔氏病、听神经瘤等等也各有不同。
7、助听器方面。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的助听器,或者助听器性能、音质、售后调试服务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助听体验不好,觉得助听器效果不好。佩戴助听器也不是说马上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度过适应期让大脑熟悉助听器的声音,这个适应期也具有个体差异。
8、语前聋或语后聋的差异语前聋的用户由于无语言基础,所有需要依靠助听器来学习,语训效果往往因人而异;语后聋的用户因为有语言基础,只需要助听器提高声音达到听清语言的目的就行,所以助听器佩戴后的效果会明显好于前者。
9、个人期望值。要知道助听器只是起“助听”作用,并不能取代耳朵的功能。一部分人把助听器神化,期望着戴了助听器之后能和原来一样听得清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助听器没有像人耳一样那么强大的降噪能力,最佳助听效果对距离也有要求,一般建议2米以内。再有助听器听一些乐声或音频,由于频宽和失真问题,和真耳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说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才能正视助听器的效果。
助听器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佩戴后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你需要告诉验配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这样他们才能帮你选配到合适的助听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