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损性质不同,佩戴助听器为什么不同? - 助听器知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听损性质不同,佩戴助听器为什么不同? 2022-10-15
       有了听力问题,我们要及时进行干预,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贪便宜随便去网上买一台,这弄不好会对听力造成二次伤害的。一定要去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让验配师给您选配适合您听力的助听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聆听效果。


听损性质不同,佩戴助听器为什么不同?


       助听器配戴的效果除了跟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关,还跟听损的性质,听损时间,及言语分辨率有关。相同的听力,如果是传导性或混合性,且听损时间短,言语分辨率好的会比感音神经性,且听损时间长,语言分辨率差的效果要好。所以助听器是需要验配,并不是随机买的,如果有听损了,需要助听器请找有资质的验配机构验配。



       较理想助听器使用效果应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这种性质的听力损失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外耳或中耳,由于能量传输受阻而导致听障患者感觉声音小、听不清的问题。而且听觉动态范围不发生变化,言语分辨率受影响较小,所以此类听障患者通过助听器将声音放大后的聆听效果是至好的。



       其次为混合性听力损失。
       这类听力损失即具有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又具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病变特点。
       由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会出现重振现象,而且听觉动态范围变窄,言语分辨率受影响较大,因此相对来讲混合性听力损失的助听器配戴效果要好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助听器使用效果至差应该属于单纯的神经性听力损失或中枢性听力损失。此类性质的听力损失患者无法理解声音的意义,所以此类听力损失患者几乎无法得到助听器的帮助。



       对于轻中度听力损失者来说
       由于听力损失不大, 在安静的状态下确实可以获得有效的聆听,因在安静状态下一般的言语声都能达到60-70dB左右,大于听力损失的程度,故未用助听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言语可懂度,只是在人多的时候与嘈杂的环境下有听力困难。一般情况下助听器对其的帮助就不明显了,毕竟在一般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交流声都可以在聆听范围之上。

       因此,助听器对听力损失相对重的与对聆听要求比较高的用户就帮助就大,对听力损失轻的用户相对帮助就小。



       对于老年性耳聋者来说
       首先应该理解听到、听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听到只要助听器功率合适经过有效放大就可以达到,但是听懂则是大脑对声音信息做出的一个正确分析与判断。所以不同老年助听器用户的大脑反应与功能的不同,就会出现使用相同的助听器也会产生不同的助听效果。



       对于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来说
       由于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而人们的言语清晰度又和高频听力息息相关,现在的研究发现还存在耳蜗高频死区的问题,因此佩戴助听器虽然改善了听力,但是仍不能解决听清并达到理解、听懂语言的目的。利用移频技术达到可听度扩展也是新的尝试,可见相同的耳聋程度,不同的耳聋性质也是影响助听器效果的重要因素。

       无论哪种听力损失情况,佩戴助听器效果不能一概而论,效果会受一些个人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听力损失程度,损失性质,如用户对助听器的认知程度及对助听器给予的期望值大小程度也会对其佩戴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听力损失用户年龄,听力损失的时间,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这些都会造成助听器佩戴效果的不同。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