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出现听力障碍,千万要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佩戴”; 作为辅听工具,助听器不仅能够补偿听力,还能起到保护残余听力,延缓听力下降速度,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
哪些听力情况配助听器是没有效果的?
助听器是帮助听损人士进行辅助听力的工具,作用是搜集放大声音听得见。助听器不负责听得懂,这要在于大脑言语分辨能力,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以下几种情况,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1)无残余听力:如果没有残余听力了,也就是听阈基本到了120分贝都没有反应,这种情况佩戴助听器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2)极重度听损:如我们上文所述案例中的陈女士,已经接近100分贝的极重度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会很不好;
3)言语分辨率很差:言语分辨是听损者本身对于言语信号识别提取的能力,长期的听力下降会导致言语识别力逐渐下降,如果言语识别能力太差,会导致听到了声音但却听不懂在说什么,因为对很多词汇已经陌生了;
4)陡降型听力损失:低频负责言语的响度,高频负责言语的清晰度,如果高频太差,可能佩戴助听器只能听到声音,仍然无法听清言语;
5)无助听器佩戴史:验配好的全数字助听器对于现有听力有保护和改善的作用,尤其是对言语分辨能力有一个保护和改善的作用。如果是听损儿童,从小就不佩助听器,一旦错过重要的言语系统建立时期,等成人后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可能会很差;
不少朋友在配助听器前,都会把助听器想象成一个“神器”,觉得戴了助听器就能立即听懂了,就能像正常人那样听得那么好了。事实上,助听器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并且佩戴助听器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效果也是慢慢累积的,不是戴了就能立即听好的。
助听器的验配、调试与效果好坏直接相关,特别是长期持续的听能管理,科学康复听觉功能,这是提升效果的必要因素。助听器必须与听力情况相符,尽量优先考虑性能为主做选择。与验配师密切交流各时期的使用感受和问题,共同分析实际聆听环境中的情景和效果影响因素,针对性调整声音处理的方向策略,定期复查听力和检测、调试,如果这些方面做好了,虽然效果未必立时达到满意,但肯定会越来越接近。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