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障碍、耳聋,离大家并不远。2019年世卫组织曾发布数据称,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 ( 12~35岁之间) 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听觉障碍可能除了影响社交,还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甚至导致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对于幼儿,更有可能因聋致哑,影响一生。
孩子听力有问题,是选择助听器还是耳蜗?
儿童听力障碍的话,如果想判断是戴助听器还是换人工耳蜗的话,这样的情况还得具体检查一下,看一下具体是什么样的症状的很多情况,如果是耳蜗异常的话就只能换人工耳蜗的,但是如果是单纯的听力障碍,配助听器也可以的。听力损失在轻中度,也就是平均听力在80分贝以内的,首先考虑佩戴助听器。对于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如果助听器补偿后不能达到言语交流范围内的,则需要考虑人工耳蜗植入。部分高频陡降型听力患者,助听器对高频补偿不佳,也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
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人工耳蜗,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