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目前全球约有3.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这意味着,他们在生活中耳朵几乎处于很难听到声音,甚至听不到的状态,但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有机会恢复听力甚至正常生活的。目前, 佩戴助听器 和 植入人工耳蜗 是听力补偿和重建的主要手段,但很多人在面临这两种选择上,就有点抠脑壳了。
耳朵听不到了,是戴助听器还是安人工耳蜗好?
要看听损情况,如果听损很严重极重度的,选配了助听器但之后效果评估不好的,同时满足做人工耳蜗条件的,医生建议做人工耳蜗的尽快做手术准备。听损没有那么严重的,而且选配助听器后,效果评估不错的,可以继续使用助听器。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不同
助听器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将原本听障患者听不到的声音放大到可以被听到的强度,就好似给耳朵架了一副“放大镜”。从原理上来推断,助听器的使用前提是要求患者的残余听力能够听到被放大的声音。但是,助听器的放大功率是有限的。所以,助听器的主要使用对象是中度和部分重度的耳聋患者。如果双耳残存的听力属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这时助听器就无效了,需要通过人工耳蜗来帮助。
人工耳蜗是一个“人工耳”,用于替代严重病变丧失听力的患者耳蜗,可以类比于大家熟悉的人工关节等植入物。人工耳蜗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外部处理器接受声音并发射信号到植入体,植入体可绕过已受损的感受声音的耳蜗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使听神经产生活动来重建听觉功能。因此人工耳蜗的植入不要求患者有残存耳蜗毛细胞(即残余听力),只要有可利用的完整的听神经功能即可。
那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究竟该怎么选呢?
助听器:总的来说是放大传输的声音。对低中频赔偿更好,能区分腔调和音乐,听到的声音更天然,价钱相对较低,但赔偿水平有限。适用于中度及部门重度听力损失。
人工耳蜗:比起助听器,它省了流传和翻译的环节,只要需要大脑能破译就行。 所有频段赔偿都好,能听到更多声音,语音差别更轻易。但需要经由手术完成植入,价钱相对较高。适用于重度到深重度听力损失,甚至是全聋的患者。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抑或“双模”方案,都是目前主流的听力障碍治疗方案。最重要的是通过耳鼻喉科医生详尽的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最大程度的听力补偿和康复效果为目标,进行科学地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