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长时间戴耳机听歌会损伤听力,为什么长时间戴助听器就不会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很多人认为助听器就是个耳机,让声音传到听障者的耳朵里。
为什么戴助听器不会损伤听力,但长期佩戴耳机有时会损伤听力?
因为戴助听器是个研配的过程,是补偿损伤听力,将声音控制在患者的舒适阈之内,且有压缩放大处理和降噪功能。而耳机是无法做到分频调节,所有的声音放大都是一样的,长时间佩戴,音量、时间控制不好,会造成听觉疲劳,损伤内耳的听毛细胞,且是不可逆的,所以就很容易对于患者的听力造成再次损伤。
助听器不是专业验配中心验配,而是网购或者随便购买的模拟机,和听力不匹配的助听器,也有可能会对听力造成第二次损害。
长时间佩戴耳机,外耳通道口被耳机紧紧地塞住,几乎处于闭塞状态。对耳朵产生压迫,高音量的音频声压直接进入耳内,集中传递到很薄的耳膜上,不断地撞击耳膜,同时,耳塞机振动膜与耳膜之间距离很近,声波传播的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听神经被刺激得异常兴奋,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就会造成细胞受损。
耳机音量过高且长期佩戴确实会逐渐损伤听力。因此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不超过最大音量的%),时间也不要超过~小时。当长时间处于在高分贝声音环境时,最直接的伤害便是内耳,高音或是噪音不断冲击震荡耳蜗中的液体,令毛细胞因受到过度刺激而死亡。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当我们在“享受”分贝以上的音乐时,毛细胞就像在不断受到压路机碾压的小草,慢慢死去。长此以往,负责某一频段的毛细胞受损严重后,对该频段的听力水平便会急剧下降。大多数年轻人并不从事与噪音亲密接触的“高危”行业,但听力却都出现了显著下滑。导致听力下降的最直接原因便是过度的使用耳机,而这“过度”的衡量标准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声音过大,时间过长。耳机音量过高且长期佩戴确实会逐渐损伤听力。因此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时间也不要超过~小时。
耳机的放大是全部频率进行线性(全部频率一起)放大,但是我们人耳听声频率是不同的,听的频率较宽。每个频率听力损失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直接买的机器,不管是便宜或者最贵四五万一只的,只要是没有根据听力损失程度来进行调试的,佩戴后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而且很有可能对于一些好的频率进行过大的声音放大,从而造成听损伤,大概率地会出现把机器声音降小听不到,大声又很难受的这些情况。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到在日常生活中的聆听进行改善,反而会出现第二次听力下降!
助听器是二类医疗器械,价格也不便宜,有四五千一只的,也有上万乃至最贵的四五万一只的都有,也并不是说最贵的或者最便宜的戴上效果就会很好。当然,更不是随便买来戴上就听得好的,还是需要专业的检查,验配等这些 基础上来进行一个合理的选则。助听器大体上没有物美价廉这一说法,只是说根据您的一个听力来进行一个最佳的方案,也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什么价位就解决什么样子的问题,配一只就觉一直的问题,配两只解决两只的问题.
真正的数字化验配助听器是和耳机不一样的,不仅不会损伤听力还会保护残余听力。如果是随便买的就说不准了。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走专业的验配机构进行检查后在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验配一款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助听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