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助听器佩戴率指的是听损人群佩戴助听器的比例,在目前的医学、仿生学发展水平,听力下降(耳聋)是无法用药物、手术治疗的,助听器是听力干预、康复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听损人群助听器使用率比美国低?
所谓助听器佩戴率指的是听损人群佩戴助听器的比例,比如美国有3200万听力损失患者,按照目前公认的23%的助听器使用率分析,实际使用助听器的患者有736万人。中国有近3500万听损患者,按照5%的使用率计算,中国现有175万人使用助听器。据调查,中国听损人士助听器佩戴率为1%,部分地区和人群则更低;与国外欧美其听损人士助听器佩戴率已达到25%--30%相比,差距很大。大家知道,在目前的医学、仿生学发展水平,听力下降(耳聋)是无法用药物、手术治疗的,助听器是听力干预、康复最好的方法和手段。那为什么中国听损人群助听器使用率比美国低?
经过查阅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走访座谈了助听器的业内人士。笔者并不认同价格、费用因素是中国助听器佩戴率低的观点;反而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的问题。
原因一:听力、助听器知识的宣传不到位
尽管听力损失是第二大残障,国家还设立了爱耳日,每年也投入资金去宣传教育;但如同其它健康宣传一样,往往流于形式,过于大而空或者不够通俗易懂。
另外,在中国部分人认为“人老耳背”属于正常,忽略了听力问题对生理、心理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听力与丘脑的机能有很密切的关联。
原因二:助听器选配水平低、佩戴效果不理想
原因三:助听器干预效果预期不当
而听力问题多数复杂得多,病变部位可能在中耳、内耳、神经、大脑;可能是传导性耳聋、神经感应性耳聋、混合性,特别是神经感应性耳聋位置、机理更复杂,助听器作为听力干预的手段是有效的,助听器选配后,佩戴助听器往往有较长的适应期,须通过时间、训练逐步适应。
部分听力损伤大、时间长合并神经及丘脑病变的,实际助听器只能帮助其听到声音、保存残余听力。
一些助听器机构为了一己私利,互相拆台,彼此攻击,实际加大了听损人士对助听器预期的错误认识,对助听器行业是不利的。建议听损人士建立合理的听力康复预期,选择多品牌助听器验配机构,做好做到助听器“跟踪服务”。
听力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之一,与视觉,感觉一样重要,然而却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听力损失不仅仅是生理层次的问题,更容易影响社交及人际关系。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出现听力损失,比如常听不清他人话语,听不清电话声音,电视声越开越大,或耳鸣、失眠越来越频繁,请尽快验配助听器,接受听力干预,及早治疗才能避免听力持续恶化,从而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失智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