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之一,是大脑高度发达的产物。言语形成还需要来自听觉、视觉、触觉的信息及发音、构音器官的协调。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学习、后天培养才形成的。对各种声信息的分析、听觉功能的发育决定于大脑发育健全的程度。因此,无论是中枢(大脑)还是末梢(感官、发音与构音器官)发生异常,都会影响言语的形成,出现各种障碍,尤其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更为重要。
为什么耳聋年龄越小配戴助听器效果越好?
助听器选配也是三早原则,配戴越早效果越好,因为耳聋的时间越长,大脑对外界的声音就越陌生,反应就越迟钝。时间长了即使戴助听器也只能听到声音,而听不清内容,特别是语后聋的患者,比如说老年性耳聋。对于语前聋的患者当然也是越早配助听器效果越好,出生婴儿一旦诊断听力有问题,一定要及早干预,在孩子出生六个月以前就要佩戴助听器,这样才不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
小儿的听觉中枢、言语中枢发育都有最佳阶段,超过这一个阶段,发育的可塑性就会明显变小,而这中枢发育的适宜刺激就是声音。聋儿助听器配戴越早,接受声音刺激就越早,这些的中枢的发育就越早。
实践证明,早配戴助听器的聋儿在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方面的康复效果比晚配戴助听器的聋儿要好得多。截至目前我中心验配的最小聋儿为生后四个月的婴儿。
婴幼儿配戴助听器应注意什么?
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听觉器官在解剖和生理方面均有不同,在配戴助听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耳廓小而软,支撑力差,因此在保证声增益的前提下,助听器的体积尽量减小。内耳毛细胞耐受强刺激的能力较差,所以 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要严格限制,最好使用具有压缩放大线路的助听器。
这个年龄段小儿听觉敏度低,在评价助听器效果时,不能用大龄儿童和成人的标准。耳模的声孔细小容易堵塞,要经常清理。评价助听器效果的周期要短,一般要1~3个月进行一次。身体各部发育迅速,耳模更换的频率更快,每3~6个月需换一次。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