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验配助听器的误区有哪些? - 助听器知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儿童验配助听器的误区有哪些? 2020-09-25
      助听器验配除了涉及助听器和听力学专业相关问题,还涉及到宝宝的综合医学评估问题。如发育迟缓的诊断、舌系带、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神经病及脑瘫和智力、巨细胞病毒感染、小儿的听觉发育及心智发育等。



      家长对孩子验配助听器抱有很大的期望值。觉得孩子戴上助听器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了,孩子如果对声音没做出反应就感觉效果不好。助听器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听障儿童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力,不会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听的到和听的懂也是两回事,即使是正常人听的到也未必听的懂,所以对听障儿童来说想要听的到听得懂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改善的。



儿童验配助听器的误区有哪些?

      儿童验配助听器比成人要严谨的多,因为孩子还要学习语言,选配助听器既不能放大过多损伤残余听力也不能放大补偿不够 使孩子听不到全面的声音,建议带孩子到正规专业的验配中心检查选配


误区一:助听器越贵越好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误区。目前,父母为了儿女不惜一切努力是可以理解的,但物有所值更重要。助听器最贵的型号功能更齐全,但也有些功能小儿不需要,特别是最贵的助听器往往助听增益不是最大的,而选配助听器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增益值,如果一味追求最贵的,可能对听力损失较重的孩子听力增益补偿不够,导致孩子的听力提升不能达到最佳标准,就如同0.3的视力本应该提升到1.0,但由于追求镜片超薄超轻而镜片的度数选择不够,只由0.3提升到0.5,可想而知,孩子的视力提升不到位而造成的影响。

误区二:戴上助听器马上就能交谈
      许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特别是会说点简单句的孩子)刚戴上助听器后的瞬间就急着对着孩子问:“宝贝,听见没有,声音大不大?有没有杂音?……”,这时孩子可能会茫然的望着家长。家长也茫然的问,为什么还是没听见?其实,这个时候可能听障孩子注意力还没在问话者这里,更可能孩子都还不理解声音“大”“小”的含义、“杂音”这些词在他/她的听觉中枢里还没有储存过。

误区三:单侧听损不需要验配助听器
      单耳受损如果不重视,不及时佩戴助听器,一是在稍微嘈杂的环境下或者稍远一点的距离交流时很费劲,造成对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是没有方向感和平衡感;三是受损耳长时间不选配助听器会因“用进废退”的原理而导致单侧听力受损耳听功能明显退化。

误区四:听力太严重就不用配助听器了
      现代助听器技术发展很快,许多助听器能提供超过80分贝增益和140分贝的输出,儿童助听器验配适用范围已经从过去的90分贝增至 120+分贝。

误区五:儿童验配机构都大同小异
      小儿听力康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有的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严格挑选合格的助听器验配服务中心是康复成功的首要条件之一。



      尽早进行干预,对患儿的听力、言语及语言康复很重要。干预包括医学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以及听功能训练容和语言康复训练。“听得到”是一个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声学过程:在满足其他条件的基础上,随着助听器增益的增加,听障儿能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响度)、越来越清楚(信噪比改善)、声音范围也越来越广(聆听各个频率的声音)。可听度的改善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重度听力损失患儿,需要持续不断的聆听和练习,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