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来配助听器的用户,其实大多数的平均听力损失都达到60分贝以上,已经是中重度的听力损伤了,甚至有些人,是很多年的听力损失了,往往有10到20年的听力损失病史。
对于程度较重、聆听受影响时间过长的这些用户,佩戴助听器往往很难再达到正常听力时的效果了,能够实现70%到80%左右的言语识别率,能够应对日常的一些比较简单的环境的沟通交流,就是比较不错的效果。
而对于大多数助听器用户,在有声音干扰的情况下,清晰度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比如人多时,噪声嘈杂时,如家庭聚餐、公交车上,聆听效果往往都不大好,可能远差于听力正常的人。
戴上助听器就可以和自己耳朵一样听声音了吗?
有人希望助听器能取代原有的双耳,那是不现实的。如果您希望戴上助听器,耳朵像正常人一样好,是肯定不可能的,就像希望用假牙啃骨知头、希望借肋假肢跑得和正常人一道样快。但是,假牙也好、假肢也好,显然帮助使用者解决了大问题。同理,尽管助听器还不能帮助老年人完全恢复听力,但其作用仍然是巨大的,不仅解决了沟通障碍专,还因此而防止了有可能引发的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戴用合适的助听器,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老年人听力障碍属的发展速度!因此,只要听力损伤到一定程度,老年人一定要验配并戴用助听器。戴用助听器是解决老年人听力问题是有效的办法。
在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会有这样一些听力障碍者,他们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助听器戴上之后可以马上恢复到正常人的听力,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这往往会影响到听障者对助听器的适应和正常使用。顾名思义,助听器就是一种听力辅助装置,不管它有多么好的功能,也不可能代替人的一对好耳朵。因为,它毕竟是一台机器。听力损失者往往花了大价钱,最后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理想效果,就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助听器的最终效果与助听器的功能(包括平台、通道数、频段数、性能等等)相关,另外,佩戴助听器和做假牙是一样的道理,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一般需要4星期的轻松锻炼来适应您的助听器更好地帮助您听。
第一个星期每天戴助听器1-2小时,听觉注意期,要呆在家里重新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比如:厨房做饭声、使用吸尘器做家务、与家人交谈,患者由于耳聋长期处于“安静”状态,戴助听器后一旦听到外界各种声音,会不适应,但要坚持,不要灰心。
第二个星期每天戴3-4小时,听觉识辨期。学会精神集中去听想要听的东西,把要听的东西从背景声音中分开。可以戴上助听器外出安静的场所,如晨练。您可能会发现一些原来听不到的声音或者您会比以前听的更清楚。
第三个星期每天戴5-6小时,可以走入公共场所,如菜场、商场。可以带着适当出入各种公共场所,锻炼能听清自己讲话声和室外可以和人交谈,学会看着别人的脸、唇听话,提高视觉-听觉交流能力。在这一阶段应多和朋友、亲人交流。但不应长时间交谈,以避免听觉疲劳。
第四个星期每天戴7-8小时以上,回归本能期。患者可以整天戴用,看电视、出入各种复杂环境的公共场所。作为助听器用户,应该正确认识助听器,适应助听器的声音;作为专业验配人员,我们会根据听障者的要求提出建议,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使他们能够重新学习听声音,并逐渐从助听器上得到更多的帮助,享受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