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是一个声音放大装置,能有效地放大外界的声音。有听力损失的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听到放大后的声音信号,提高自身的听觉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得老年痴呆的概率。
助听器的声音很大很清晰,可为什么爷爷还是觉得听不清楚?
可能听力不好年数长了,听觉功能产生了一部分退化, 听简单的声音可以听的清,听语言困难。通常分辨功能不好的助听器用户都会有“听得到说话的声音,但是听不懂说的什么”这样的现象。 还是要老人戴助听器慢慢锻炼,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保存残余听力。多数老年人属于感应神经性听损,高频差决定了言语分辨力差,这就是常说的听不清的情况,给爷爷做一个言语评估就能知道他平时听得怎样,言语分辨率很差那戴上助听器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一定要有声音刺激听神经才能进行康复,需要有耐心,慢慢改善
助听器的重点是帮助放大声音,但无法帮助分辨声音,分辨声音还是要靠患者自己本身的听神经(内耳结构)和听觉中枢。但我们的大脑很厉害,对于聆听声音有识别度,一段话识别70%就足以保证我们听懂,而不是一定要100%识别才行。根据不同国家的听力师多年的临床验证:对于内耳听神经受损或者听觉中枢障碍的患者,聆听声音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噪声干扰。因此这类患者选择助听器则需要较好的降噪功能。
戴上助听器还是听不清,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1,个人听损程度和性质(极重度、神经性语言分辨率差的)
2,患病时间(假如先天或年份很长)
3,助听器性能(功率、降噪、频宽等不足)
4,单耳佩戴(双耳听损)
5,验配师选型和调试(经验不足、调试不合理)
6,初戴者(还在适应期)
7,助听器工作状态不好(比如电量不足、出声口被堵等)
8,使用环境比较嘈杂(常人也听不清)
9,个人期望值过高(助听器不可能达到正常听力)其实助听器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听力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听的见和听的清是两回事。听力检查有一项叫言语分辨率。如果分辨率比较差,戴上助听器效果就要差些。目前助听器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的耳朵,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另外,如果选配的不合适,调试的不合适,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言语分辨率的问题,这就需要患者自己多加联系,多和人交流,尽量去听,每天可以自己或让家人读读报纸,要大声读出来。还有戴上助听器以后要去适应外界的声音,因为耳聋患者长期不接触外界声音,戴上助听器以后会有一定的不适应,可能也会导致听见了却听不清。你可以去助听器专卖店让他们帮你解决。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