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用助听器效果最好? - 助听器知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什么样的人用助听器效果最好? 2020-05-12
      老年人在选择助听器时,要根据自己的听力下降情况来选择。如果您是陡降形听力下降,就需要选择对耳道阻挡较少的助听器,否则会引起听自己讲话太响太闷的感觉。如果您的听力下降程度已经达到中度,建议您选择耳背式助听器,这样不但声音响亮,还会避免啸叫。如果您想选择隐蔽的助听器,现在新研发的耳道式受话器不但比传统耳道式功率大,而且可以避免啸叫。



什么样的人用助听器效果最好?
正常发现有轻度听力损失的初期就干预了,这样言语识别率不会下降多少,戴上助听器效果也最好,度但是往往问这个阶段的患者们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因为听声音还可以,跟正常人差不了多少,心理上还是难以答接受。正常听力图比较平坦,言语识专别率比较高的,戴上助听器效果会比较好。



1、、听力下降的老年人老年人听力下降需要及时佩戴助听器。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听力系统机能也日趋减弱。部分老年人因听力下降减少与人交流,心理变得孤僻,甚至老年痴呆,这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老年人应尽早佩戴助听器,老年人尽早佩戴助听器不但能够减缓听力损失程度,维持正常听力活动,而且能避免老年人晚年生活受到影响。



2、、聋哑人群聋儿和成年聋哑人群需要佩戴助听器。对于聋儿应当做到早期干预,即早诊断发现、早佩戴助听器和早进行聋儿听觉语言训练,可以使孩子比较理想的恢复听力和提高语言能力;对于成年聋哑人,首先要准确测试出患者的听力,确定是否还有残余听力;对于已经没有残余听力的耳聋患者,可通过植入人工耳蜗的方式提高听力;对于有残余听力的聋哑人,更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以提高听力。



3、双侧耳聋人群佩戴助听器可听到声音的双侧耳聋病人都可以佩戴助听器。原则上讲,耳聋分为两大类:向内耳传递声音有障碍的称为传导性耳聋,内耳感受声音部分及听觉神经有毛病的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以上两种情况,均可通过不同性能的助听器及专业的听力康复训练提高听力。

4、单侧耳聋人群,有些耳聋患者认为单侧耳聋不用佩戴助听器,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单侧耳聋不光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而且还会损失另一侧耳朵的听力。单侧耳朵进行听力活动会耗费更多精力,使该耳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时间久了就会听力受损。建议单侧耳聋患者一定不要忽略这一问题,尽早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测试听力,选配助听器。忽略这一问题,尽早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测试听力,选配助听器。



每个人的听力都不一样,助听器需要选配适合跟人的,适合本人的助听器就是好的。单说性能当然技术应用越多,功能越强大。各功能应用,可根据参数结合自己的需求取舍(充分考虑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可只图便宜,而忽略了自身听力补偿的实际需求)品牌、系列、档次;
1、选择国际品牌,目前,国内在芯片等关键技术,还不过关,好比飞机的发动机。
2、功率选择。配戴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听力补偿,外形小巧及隐形与功率大小有矛盾,应该首先考虑功率。
3、频宽选择。宽频助听器往往会给用户带来言语清晰度和分辨率高、音质更自然的享受。所以建议选择频宽超过8000Hz以上的宽频助听器。
4、技术应用选择。助听器配戴效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芯片、方向性、频宽、通道、降噪、双耳技术和音质等诸多因素。很多人喜欢比较通道,其实是片面不客观的,因为各品牌对通道的标准定义不同,同品牌的不同系列对比通道多少才有参考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