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出现老年性耳聋的现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同时对于佩戴助听器感到十分的反感,认为会越戴越聋。
助听器的音质与正常人耳听起来的音质有什么不一样?
多少还是会有点失真的,因助听器也不是万能的,但越好的助听器,听的声音就越接近真实的。不同系列的助听器听的音质也不同,有的声音沉闷点,有的声音清脆点,也跟你听力各频率段的损失程度有点关系。总有点复杂,总之,做不到与健听人听得音质一摸一样的。
一、音质与助听效果有关系吗?
音质即声音的质量,体现了助听器声音输出的客观技术水平,同时综合了用户的一些主观聆听感受。所谓“高音质”就是要求声音在处理过程中要“高保真”,只有“高保真”才能保证高清晰度,可以说音质决定助听效果,音质决定助听器的品质。
二、哪些因素会影响助听器的音质?
1.助听器本底噪音:本底噪音对听力较好或部分频率较好的用户影响大,有些高档的助听器压缩阈低至20dB,小声放大很足,我们正常人听起来会很吵,感觉就像噪音。
2.助听器的频率响应范围:我们知道正常人耳可听见的频率范围:20Hz-20KHz,言语的频率范围:200Hz-8KHz。助听器频响越宽,声音也就越自然越逼真。
3.助听器的响应速度:响应速度慢导致声音听起来软绵绵的,感觉不结实,声音发虚,容易产生回声。骨导或低频较好的人,这种感觉较明显。因此某些低频听力好高频差的助听器使用者更容易感到助听器放大声音明显、声音听起来像麦克风的声音不清晰。
4.助听器的非线性失真:包括数字处理技术带来的失真、非线性放大带来的失真和某些降噪处理带来的失真。助听器芯片处理速度越快失真越小。
5.压缩技术:目前市面上的助听器品牌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压缩处理方式来保证声音质量的稳定性。
听起来和真耳不一样的助听器是把声音处理过了的,越好的助听器声音处理就越好,失真的感觉就越少,舒适度就越高。然而再好的助听器和真耳相较不可避免还是会有差别的,助听器是辅助使用者听到声音,提高生活质量,保护残余听力。助听器是接收声音处理声音和放大声音的作用,声音听起来确实不能跟真耳听声音一样,但是助听器越好,声音也越接近真实。
温馨提示:发现听力下降,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听力中心或机构进行检查并验配助听器,只有及时干预、科学选配、并坚持佩戴,您才能拥有好的聆听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