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助听器,有什么好处,有何坏处? - 助听器知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配戴助听器,有什么好处,有何坏处? 2020-03-16
      视力不好,我们可以戴眼镜,而听力不好,当然也可以戴助听器。尽管老年性耳聋是一种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也没什么特效的药物治疗,但平时有意识地多锻炼听力,还是有利于听力改善的。耳背的老人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残余听力,以补偿老年性耳聋造成的听力损失。



配戴助听器,有什么好处,有何坏处?

能提能提高听声效果,保护残余听力。在过去的长时间里,你听不到声音,如鸟叫声、门铃声、风声及水流声,这些声音在佩戴助听器后都可能再被聆听到。助听器经常能改善用户的社交、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安宁感。 坏处就是经济上会有一定的消费,耳朵初戴时会有异物感。总之佩戴助听器是好处大于坏处的。



1、提高聆听舒适度,参与多人交谈

由于双耳选配助听器它提高了耳朵自身的集音、降噪、增益、定位、平衡功能与融合效果,使用者对所听到的声音信号会大大地提高了信噪比和极佳的聆听舒适度。因此,可以从容面对多方交谈的需要。对学习、工作、社交、会议等等会带来极大的帮助。



2、 提高声源定位能力
人耳具有极强的声源定位能力。但是,它的先决条件是双耳必须具备同等的听力阈值。声音在空气的传递过程中,会有能量和速度的变化,如果听力损失且阈值不对称,无论来自方向的声音大多数都会被听力阈值较好的一侧听到,这样就无法判定声源的方向。因此,双耳选配可更好的提高对声源的定位能力

3、 提高降噪和言语理解能力

人耳的耳廓具有集音和降噪功能。对一个听力有缺陷的患者来说,提高信噪比是非常重要的。双耳佩戴则意味着二个耳廓同时具备集音和降噪能力,对提高语言分辨能力有极大的意义。



4、避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
一个存在有双侧听力障碍的患者如果只选择佩戴一个助听器的话,那没有戴用助听器耳朵的听觉中枢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就会逐渐下降,听力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渐进(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时间越长越严重。产生听觉剥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戴助听器的耳朵向大脑输送了足够的信息,使得大脑不再去关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耳朵,大脑似乎放弃了对传送较弱信号耳的关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只能是双耳同时选配助听器。

5、增强双耳响度整合效应
双耳听觉所接受的声音响度要比单耳高一些,在阈值水平,双耳阈值好于单耳阈值约3分贝。在阈上水平,双耳阈值好于单耳阈值约10分贝。因此,双耳佩戴助听器可以使每只助听器的整体增益略为降低,从而减少了声反馈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时间。同时对于重度聋患者来说,助听器进入饱和状态的机率降低,更有助于改善助听后的言语可懂度。

6、延缓听神经功能衰退
解决听觉剥夺现象就是解决听中枢神经功能的渐进性衰退。生命在于运动,听中枢的神经细胞靠声音的刺激才能达到运动的目的。所以,让每个双侧听力损失的患者能够双耳都处在正常的有声状态下,通过声刺激来引起听神经的兴奋是非常重要的。



听力碍障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损后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积极使用助听器,好处多,是及时止损的明智选择!助听器经常能改善用户的社交、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安宁感。研究用户的佩戴经历,显示出戴助听器通常将改进用户的生活质量,并能给予他们许多帮助。

要注意的是助听器并不能随便购买,需要专业的调试后佩戴对听力的帮助是最佳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