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进,有很多老年人的听力都逐步下降,一旦听力损失了就会出现了沟通障碍,听障者会逐渐隔离于社会之外,就像被罩在玻璃瓶子里,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却无法与外界交流。如出现听力障碍,外界信息的输入必定受到影响,听障者也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便缺乏了与别人沟通的渠道。
助听器让您一下听到了许多陌生的声音,也许您觉得不习惯,可这正是周围真实的环境声,您还发现没有自己的耳朵听的逼真,其实可能是您长期没有听到真实的语声,要充分发挥助听器的作用,听得更清,您一定要有耐心,慢慢适应、学习和锻炼,不久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您不再打岔了。
助听器在验配中心听得很好,为什么在家就听得不好?
很多助听器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一个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此类情况呢。
一:聆听环境变化,助听效果与聆听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较于验配中心的聆听环境,家里或户外可能空间较大、噪音较多,听力正常者都能感到明显不同,对于弱听人士来说,助听效果肯定是会打一些折扣的。
解决方案:
1:助听器的佩戴效果可能不是立竿见影和一成不变的,弱听人士需要一个适应期:先安静、简单的聆听环境,再嘈杂、复杂的聆听环境;先短时间佩戴,再长时间佩戴;先较少增益,再较多增益......循序渐进,方能适应助听器。
2:助听器的验配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从验配中心调一次后就不用调的。弱听人士回去后,随着聆听环境的改变,建议记录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聆听困难,包括各种声音的强度大小和音质情况,例如风噪声太大,户外噪声太吵,女儿说话声太尖,儿子说话声太粗。待到下次回访时,验配师可以根据这些描述,进行对症调试。多次回访调试即可慢慢解决弱听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聆听困难。
二:误操作机身按钮,这绝对是相当常见的情况。
助听器小巧精细,机身上一般都有些供弱听人士调节的按钮。对于初次使用助听器的人士,尤其是老年人,验配师在教导其使用助听器后,可能回家后由于没记牢按键的功能,按错或不小心碰到,以至于切换到了错误的聆听模式。
解决方案:不得不说,助听器机身上的按钮给弱听人士带来更多自主、个性选择,但碰到上面的“错误”确实影响聆听效果。
1:建议弱听人士在碰到这类情况时,联系验配师,详细了解按钮的操作方式,或查看助听器使用说明书,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改善助听体验。
2:当然,对于那些手脚不便、记忆力较差的老人,建议验配师可关闭按钮的功能,以免弱听人士调“坏了”。
三:进声口、出声口等堵塞
助听器从收集声音、传导声音,最后到传出声音,中间需要经过许多“通道”,任何一个“通道”受阻都会影响聆听效果。
解决方案:
1:通常此类问题很容易通过助听器自检排除故障,如果弱听人士无法解决,建议及时到验配中心让验配师处理。
2:为了将此类问题防范于未然,建议弱听人士日常做好防尘、防水、防耳垢、防震工作,建议验配师定期提醒弱听人士去验配中心做全面的维护、保养。
四:测听有误或听力变化
由于目前大部分助听器都是电脑编程的全数字助听器,验配师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的情况进行调节,所以,如果纯音测听的结果不准确或听力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助听器内部参数,从而影响弱听人士的佩戴助听效果。
这种结果误差带来的影响,可能弱听人士在安静环境中感受不出来,但嘈杂的复杂环境下影响可就不容乐观了。
解决方案:
1:纯音测听是助听器验配师的基本技能,但有时越简单的技能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掉以轻心。
2:弱听人士本身的听力变化在短期通常较小,但对于部分弱听人士,常为患有耳科疾病者,如中耳炎、大前庭,会出现波动性听力损失。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如下:
1、佩戴时间:佩戴时间应该由短到长,开始每次戴1小时,每天逐渐延长时间,直到能连续佩戴无不适感。
2、佩戴环境:佩戴环境应该由安静到嘈杂,谈话由单个人的对话逐步过渡到几个人的谈话。
3、家人配合:跟佩戴助听器者讲话时,尽可能让他看着您,声音要求语速平稳、发音清晰、音量大小适中。如果没听清,您可换一种说法,多鼓励,要有耐心。家人的配合对患者适应助听器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