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听见讲话,但不知道在讲什么”这是很多感音神经耳聋患者常常抱怨的一句话。有一位老人家来检查听力,检查结果属于重度耳聋,戴上助听器后,老人家听得见声音,但听不懂讲话的意思。
老人戴上助听器还是听不好,怎么回事?
这个原因很多,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用着急。老人听得到,听不清,跟老人的言语分辨能力有关,再次老人家反应迟缓些,平时与老人说话时语速放慢些,老人听得会清楚些,平常看电视还是要结合字幕,与他人交流结合唇语,慢慢的去锻炼老人的听觉功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纯音听阈的听力检查可以反映我们对各频率点上纯音的听敏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力损失程度。言语识别能力的高低,才能直接反映我们的听功能状态。听力损失程度相同的两个人,言语识别能力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另外很多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会反映说:“听得到,听不清!”也是这种现象。
一般听力损失时间较长,又没有做任何补偿措施的,言语识别能力会渐进性的下降,时间越长下降的越多.
等到下降到影响正常交流时,再想恢复就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了,即使佩戴了合适的助听器,还是不能马上听懂。重新把丢失的听力记忆,一点一点找回来,会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如果长时间听不到某些发音,当再次听到时,也会造成:听得到,听不懂。
言语识别能力对我们日常的交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现有的言语识别能力,保持现有的听力记忆。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要及时补偿,最大限度的减少听力损失对我们的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助听器的佩戴效果,助听器佩戴越早效果越好!
几乎没有人可以立刻适应佩戴经过1-2个月的适应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有所得益,肯定会感觉比刚配时舒适清楚的多。如果半途而废,肯定是没有好预期效果的。因为不同人带上助听器会有不同的反应,你必须在你的生活中用计划来恢复听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会逐渐适应助听器,大概需要4星期的轻松锻炼来适应周围的环境,重新恢复一些言语分辨力及听到很多以前听不到的声音。
助听器使用建议(四周康复指导):
第一个星期:建议您在家里每天戴两个小时,上午下午各一个小时,重新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
第二个星期:增加佩戴时间,建议您每天戴四个小时,上午下午各两个小时,可到户外比较安静如楼下小公园散步。
第三个星期:可以走入部分公共场所。您可以带着助听器和家人朋友交谈,但时间不要太长尽量让对方说话慢一点,发音清楚一点。
第四个星期:您可以长时间戴着助听器做您想做的任何事,体验美妙的有声世界!
老年人除了学会聆听,经常与他们接触的亲友尤其是其配偶更要学会与刚戴上助听器的老年人说话,就象对孩子说话一样:
1、 面对面的,慢慢的,语速正常的,发音清楚的与他们交流。
2、 尽量减少背景噪音,减少与对话者间的距离。
3、 在配戴助听器的那一侧耳边说话。
4、 正常语速、强度和标准而清晰的言语应当成为交流时的语言标准。已经证实在各种声学环境中,适当的言语强度可以得到最高的言语理解度。而这里谈到的“言语强度”将不是指大声叫喊。
5、 当有些老年人配戴上助听器之后依然还要借助于唇读的时候,与之对话时要选择光线明亮的地方,发音与口型要尽量标准,并减少与对话内容不复合的表情与手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