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耳聋和语言障碍残疾发病率为各种残疾之首,共有此类患者约2700万人。并且每年仍在不断增长。耳朵,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要多多保护孩子的耳朵,还要拒绝那些会伤害到耳朵的危险动作。如果孩子失去了听力,那将大大影响他的生活,因此,我们要珍惜孩子的耳朵,保护他的听力。
平时该如何保护孩子的耳朵?
一、对孩子耳朵有害的行为
1.家里电视机,音箱等开太响,容易对孩子的耳朵造成伤害。
2.孩子经常处于充满噪音的环境中,对耳朵伤害很大。
3.大人经常帮孩子掏耳朵,或者是自己随意挖耳朵,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4.孩子犯了错误,爸爸妈妈打孩子耳光,或者是孩子在跑闹的过程中撞到耳朵,对耳朵都是不好的。
5.孩子在生病的时候,捏着孩子鼻子灌药,这对于耳朵也是有伤害的。
6.平躺着给小宝宝喂奶也会影响耳朵的发育。
7.孩子感冒的时候,爸爸妈妈在给孩子擦鼻涕的时候用力捏住孩子的鼻子,或者是打喷嚏的时候,孩子捂着嘴巴。这些行为都会对耳朵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
8.使用药物不当也会对孩子的耳朵产生伤害。
正常情况下,1岁多的孩子发音已经准确,1岁半至2岁就可以说出许多词语和短句。如发音不准或不会说话应引起重视。3岁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由于听力损伤导致婴儿期应该学会而未学会的语言功能,就是医好耳疾恢复听力,也需要几倍于此的时间学习补救,而且治愈可能性很小。
二、平时该如何保护孩子的耳朵
1.平时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让孩子戴耳机,电视什么的也不能开得太响,要控制在合适的分贝范围内。
2.爸爸妈妈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语气要轻柔点,不要冲着孩子乱吼乱叫。
3.不要随便打孩子耳光,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好的。
4.别随便给孩子用药,在咨询过医生后再给孩子用药。
5.不要乱给孩子掏耳朵,要是孩子耳屎太多的话,最好是让专业的耳科医生清理,否则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意外。
孩子听力都是非常灵敏的,但同时也非常脆弱。擤鼻涕、打喷嚏、掏耳朵……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如果做得不对,很容易就会伤害孩子的耳朵,甚至影响他的听力。
婴幼儿的听力器官是非常脆弱和容易受操作的,听力操作严重影响了婴幼儿接受外界信息能力,尤其是学习发音和学习语言。严重者导致又聋又哑,中轻度也常因语言分辨力差且理解力差,表现在性情烦燥多动、学话迟与发音不准等。此外与他人交流沟通不便,进一步影响情绪性格的正常发育,有些近似孤独症,也造成学习困难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可减少患者家庭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也为社会减少了许多浪费和负担。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