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耳背两个耳朵都得戴助听器吗? - 助听器知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老人耳背两个耳朵都得戴助听器吗? 2019-08-01
人都怕老,因为人老了之后会有很多不好的现象发生,人老了之后皮肤方面也会跟着衰老,还有各个器官,都会出现衰老的现象,老人在年老了之后耳朵方面也是会有听力障碍的表现,如果老人突然听不到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和伤害非常的大,老人的耳朵聋了之后很多东西都听不到,做什么事情也不方便。

老人耳背两个耳朵都得戴助听器吗?
对于老年性耳聋的防治,除适当锻炼、合理饮食、酌情使用药物及微量元素外,最佳的听力康复手段是使用合适的助听器,但必须到听力机构经过系统的听力检查而后配置使用。

如果双耳都有听力损失都需要干预,就得两侧都得戴助听器,双耳佩戴能提高整体响度,有利于声源定位,能降低噪音提高言语理解力,缓解单耳疲劳等等,如果因无法适应可暂时单侧选配,但最迟在六个月内需要干预,否则未干预侧耳会发生迟发性听觉剥夺,长时间没有声音信号刺激,听神经功能衰退,导致言语理解能力的下降。

助听器单耳选配和双耳选配的区别:
(1)能够充分利用人的双耳效应辨别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声源偏离两耳正前方的中轴线时,其发出的声音到达左右耳的距离存在差异,这将导致到达两耳的声音,时间,相位上存在差异,人就是依靠这种微小差异来辨别声音方向的,这就是双耳效应。如果双耳听力损失者只佩戴一台助听器,那么双耳效应显然会大大削弱或者完全消失。这就意味着,如果在身后右(左)侧有辆汽车驶来,即使鸣笛,听损者如果只靠单耳听声,就无法判断声音是从哪一侧传来的,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对于经常出门的听损者来说,这样的情况是十分危险的。

(2)保持双耳功能的活跃。若长期只使用一只耳朵,那么另外一只废弃的耳朵的功能会渐渐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包括双耳效应,语言识别率,神经中枢的活跃程度等等。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双耳验配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不过不能保证达到最初的水平,但总比单耳听声要好很多。

(3)明显提高声音的强度。首先是头影效应。如果单侧配戴助听器,那么从另一侧传来的声音将会由于头颅的阻碍,大大衰减,对大于1500Hz的高频声,衰减可高达10-16分贝,大多数时候,要想听清楚没有佩戴助听器一侧的声音,听损者只好习惯性地扭过头去,用佩戴耳倾听,这在诸如开车,骑车或进行需要集中视线的工作时,也是很危险的。其次,同一个声压级的声音,利用双耳听音比用单耳听音,要清楚的多,响的多。

(4)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双耳同时听声音具有抑制噪声的作用,在噪声环境下对声音的识别度也会大大提高。当然,如果条件限制,则无法双耳配戴,也只好单耳配戴,家人和亲属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多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这一点往往被忽略。

并非所有聋人都能佩戴双耳助听器。有下述情况者不适宜使用双耳助听器:
1、一侧听力完全正常;
2、某侧耳发育异常/反复流浓/经诊断证明毫无听力,无法配用助听器。听力损失(或者说残留听力)不相等时,双耳助听效果未必一致,损失差距越大,效果差距也越大。一般说来,双耳听力损失差距大于40dB时,较差侧耳配用助听器只能起辅助作用。即使如此,佩戴双耳助听器的效果,仍比佩戴单耳好得多。

一旦发现老人有听力损失,则应选择正规渠道进行听力康复。选配助听器是一种有效的听力康复方案,合适的助听器并经过专业的验配调节,可以帮助老人们重返有声世界,从而有效地防止老年抑郁或老年痴呆等的产生。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闽网药信备字〔2025〕00102号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