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说者年人耳聋是逐渐发生的,先是对高音调尖声听不清,听不到手表声。之后慢慢进展,经若干年后才感到听一般讲话吃力,往往有“听其声,不解其意”的现象,几个人同時讲话,或对不熟悉,有口音的人讲话,分辨能力差。精神倦怠,劳累时,听力更差,往往伴有双耳高音调耳鸣等,影响日常生活,经过一段治疗如果没有玫进,就要考虑用助听器。
很多人老了,眼睛不好使了,就会借助老花镜,要是腿脚不利索,就会使用拐杖。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就是不喜欢使用助听器,觉得会产生依赖。其实,助听器和老花镜、拐杖一样,都是老人生活的辅助工具,依赖助听器并没有什么不好!
老年人耳朵差到什么程度需要买助听器?
一般来说当听力损失达到30-40分贝应考虑配助听器。丧失40-60分贝者效果最佳,丧失60-90分贝效果较好,丧失90-110分贝效果欠佳,丧失110分贝以上者无效。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耳听毛细胞的衰退、老化,大脑听觉中枢分辨能力力也在减退。但老人普遍不愿承认自己“耳朵背了”,多认为别人讲话不清楚。这是由于老年聋总是以高频损失为主,对z、c、s等高频辅音(声母)听取困难,而对a、o、e等低频元音(韵母)听力还不错,故多表现为能听到人讲话,但常听不清楚,要别人再重复。
现代助听器已能给老年聋人满意的听力补偿。发达国家的老年聋人在30~40dB就开始佩戴小功率助听器,以提高生活质量要求,我国许多老人在50~70dB聋时,选配助听器康复还常犹豫不决。这里有经济能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认识问题。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老人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一状况会逐渐改善。
国情不同,作为我们国家,老人们辛劳一辈子,等到想起来选配助听器的时候,听力往往就很差了。很少有听损情况还比较轻微的老人去佩戴助听器。实践操作中,一般都是老人发现听力下降,已经影响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了,比如不能更好的交流,不能更好的看电视打电话等等。外出跟伙伴们交流也听不好,感觉被排除在外,精神上产生了孤独感。所以建议老人一旦发现听力状况影响正常生活,就需要尽早选配助听器,以便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

听力专家提醒:助听器佩戴后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与原来的感觉是不同的,使用助听器之初,在安静环境习惯各种背景声,试着区分每一种声音。助听器佩戴3至5周后需请验配师再次调整。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