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老年性耳聋患者和家人认为,老人年纪大了,耳聋是很正常的现象。还有些老人对于助听器非常排斥,担心长时间使用助听器会损伤听力并且对助听器有依赖性。这些错误的看法会使老年人出现严重的听力障碍。
很多人老了,眼睛不好使了,就会借助老花镜,要是腿脚不利索,就会使用拐杖。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就是不喜欢使用助听器,觉得会产生依赖。其实,助听器和老花镜、拐杖一样,都是老人生活的辅助工具,依赖助听器并没有什么不好!
助听器也很委屈,怎么戴上后感觉听力下降了?
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初次戴助听器一段时间后再摘下来,听力好像比原来差了,原来别人叫自己名字,有的时候或许能听到,而现在竟然觉得听不到了,问别人的音量也没有变化,是不是耳朵的听力又下降了呢?
其实,会产生这个焦虑,主要是助听器验配师/听力师的前期工作没有做到位,有经验的听力学从业人员会提前告诉听损者或他的家人“你戴一段时间可能会觉得自己听力有点下降,其实没有问题,原因是……”,我们发现,只要提前给听损者吃个定心丸,他的感受和满意度就会好的多,特别是许多老人,一觉得戴上后听力下降了就不敢戴了,怕下降得更厉害,特别是大家都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可以肯定的说,听损者如果能科学的验配助听器,就不会加重听力损失。比如很多老年人,由于年龄越来越大,感觉自己听力一年不如一年,这和助听器没关系,属于人体机能的问题。同理,戴眼镜其实也是一样,近视眼科学验配眼镜后,只要保持用眼卫生和劳逸结合,视力就不会继续下降(除了因年龄增长而衰老的因素),反而是近视眼不戴眼镜,长时间眯着眼睛看东西,才让眼睛的负担加大,视力每况愈下。
所以,合适的助听器,是不会让听力变差的,反而会有效地让听力保持在现有的水平,延缓听力下降的速度,保持甚至提升现有的言语能力。
戴了助听器之后为什么“摘”不下来?
许多人担心助听器戴上以后“摘”不下来,害怕对助听器产生“依赖”。应该承认,的确有一部分使用者一旦拥有便再也离不开助听器。问题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如果不是强迫,正常听力的人不会戴用助听器,也不会产生依赖行为,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用助听器获得帮助。
一些听力损失并不严重的助听器使用者也只是在必要或重要的场合(比如会客或主持某些会议)才使用助听器,并非“摘不下来”。只有那些从助听器戴用中获得了莫大益处的听障患者才会离不开助听器。“离不开”、“摘不下来”意味着助听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使用者的听觉状况,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与此不同的是,初次使用助听器的听障患者中有些人不能适应,抱怨堵塞感、异物感太强,抱怨声音不够真实清晰。造成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比如验配失当、产品质量低劣、心理期望过高等等。但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缺少必要的适应性训练。
尽管出现了听力障碍,在使用助听器之前,这些患者一直在用自己的耳朵听,获得的是“真实”的听觉信息。而戴用了助听器,听到的却是些并不熟悉的声音,他们因此而一时不能适应。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让助听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助听器适应性训练并不复杂,总的原则是坚持戴用分步适应。从每日戴用时间上讲,宜从短到长;从音量调节上看,宜先小后大;从交际环境说,宜先安静后嘈杂、先简单后复杂。如此循序渐进,才能够帮助使用者尽快度过适应期,使助听器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旦如此,相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会“戴上的助听器摘不下来”。
佩戴助听器还是听不清楚,怎么回事?
推荐回答:听不清楚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 自身的言语辨别能力差 其二 单耳选配 其三 还没适应 其四 助听器不适合 其实佩戴助听器 最重要的是选配适合的 找一家专业的验配中心 专业的验配师 还有如果双耳听力都不好 一定要双耳佩戴 这样才会提高言语分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