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听力受损,一旦人们出现了听力受损的情况的话,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有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身体。
高频听损,什么叫高频听损,一般怎么会引起的?
什么是高频听力下降
自然界的声音有高频和低频之分,高频声音指的是振动频率较高的声音,一般都在2000赫兹以上。高频听力下降也就是在接收2000赫兹以上高频率声音的时候,敏感度相对于正常人来说会下降。
高频听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第一个就是噪音,当噪音大于80分贝以上的时候,长期刺激耳朵可以引起噪音性耳聋,这在临床上经常有,有的患者经常佩戴高音耳机,长期接触高音刺激容易导致耳朵出现高频听力下降;
第二个是耳毒性的药物,临床研究表明耳毒性的药物主要攻击内耳毛细胞,它是引起高频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内耳毛细胞是耳毒性药物主要靶器官,临床上如果患者应用青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可能会引起高频听力下降;大多数耳毒性药物都会对内耳毛细胞产生刺激,导致内耳毛细胞功能减退,引起高频听力下降,若能减少这类药物的使用,高频听力下降的症状会有所减轻。
第三个就是遗传,听力损失具有遗传性,如果您的家人中有高频的听力损失,那么您也会比其他人有更高的概率出现高频的听力下降。
虽然有些高频听损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我都听得见,只是听不清楚而已,就不把听力下降当回事,但其实高频听损对听友的影响也非常大。
第四个是有的患者有内耳供血不足,内耳微循环不好,内耳缺血、缺氧等导致的内耳毛细胞的变性坏死,也会出现高频的听力下降。
第五个是老年化,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各项机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和老化。比如手脚不灵活,眼睛老花,耳朵也会慢慢变聋。而且,随着大家生活压力的增大,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开始年龄也在逐渐减小。
听力损失为什么很难及时发现?
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不太明显,因为大多数声音依然可以听见。然而,当环境中充满噪音时,他们理解对话会变得困难和吃力。而有趣的是,听力正常者和听力受损者对于过响的、难听的声音的感受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对于听力受损者,如果声音大了同样也很怕吵。这就是听力损失通常不会被立刻发现的重要原因。
当儿童的高频听力下降,由于无法听清楚部分辅音字母,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音和语言发展。
当成人的高频听力下降,可能在参加多人会议时,会出现无法听清楚同事发言的情况,影响到工作;家庭聚会中,可能无法听清楚家人的对话,从而影响到家庭和睦。
老年性聋的典型表现就是高频听力下降,老人会觉得自己听得见,人老了听不清楚也是正常的,但研究表明,长期不加干预的听力损失也会增加认知能力下降和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高频听力下降危害大,要正确治疗
轻微的高频听力下降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病情不断加重,有可能会导致耳聋,因此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有助于改善内耳神经功能,促进听力恢复。为了防止听力持续下降,应尽早佩戴助听器,可选择耳背机,耳背机使用方便,能快速处理各种声音。不过刚开始使用时可能不太适应,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听力损伤的情况进行调试。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