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就是思维的大门。感受一下,当推开窗户你会看到什么呢,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扑面而来,但你无法想象,只看到景物而没有声音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没有风的呼唤,没有鸟的啼鸣,没有溪流的欢快流淌...缺少了声音的感知,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进而阻碍我们的语言交流和思维发展。
听力需要保健吗?
听力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人出生后如同能够获得两只眼睛一样就得到了双保险的两只耳朵,用来分辨声音,平衡身体,建立言语并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见听觉在人在与社会交流、在融入社会中有多么关键。
保护听力,首先要身心健康,具有开朗和平和的心态。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 要避免接触噪声和使用耳毒性药物。不要将随身听等长时间戴在耳朵上。避免头部外伤和耳部外伤。不要随意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皮肤引起发炎。 老人、孩子、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伴随疾病的患者更应该提高对听力损失的警惕性。
一旦患突发性耳聋 ,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不能焦虑,调整情绪和重塑良好心态,这样反而会使内耳痉挛的血管松弛开来、使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心情好还会增强抵抗力,抵抗病毒对内耳的侵袭呢。
怎样保护耳朵听力
(1)避免各种噪音,人如果长时间的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听力可能会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耳鸣。职业性接触噪音者更应该定期复查听力,如果有可能可以更换工作环境,减少接触噪声时间;
(2)避免长时间戴耳机,高质量音频声、高音量音频声对听觉器官会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因为这种长期戴耳机导致听力下降是缓慢的过程,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听力下降。尽量少去电动游乐场,溜冰场,KTV,迪厅和酒吧等噪声;环境,远离“蹦迪”,放爆竹等高分贝场所,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当有耳鸣或者听力下降症状时去医院检查,听力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3)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速尿等。如果病情需要必须使用时,也应该密切观察听力变化及各种外耳、中耳病变,也可能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发现耳朵不适或者听力下降应该及时就诊,有些听力下降可以通过手术提高;
(4)新生儿应该进行常规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该及早干预及治疗。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