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比如街道上的汽车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邻居们大声说话的声音等。噪声的危害着实不小,但很多人却对其疏于防范,因为噪声不但无处不在、难以防范,而且往往会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带来危害。
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如何避免听力受损?
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最好佩戴防护耳塞,如果临时找不到防护耳塞,可用棉花球、纸球代替。
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会导致听力下降的,要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如橡胶耳塞等工具。如果目前有听力下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做纯音听阈测定,明确目前听力下降的程度,及时采取营养神经及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如果听力下降的病史很长,或者听力损失很严重,建议暂时停止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作。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可以使人产生不良情绪,容易出现紧张、忧郁、疲惫、愤怒等,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人际关系。有研究发现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可以使血压升高,尤其是具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劳动者,更容易受到影响。
1.控制噪声来源:防治的首要措施是力求降低噪音的强度,装配隔音和消声设施,配戴防声器,如耳塞、耳罩以减少噪音刺激。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可有效避免噪声聋。
2.少用耳塞耳机:年轻人喜欢戴耳塞听音乐,尽量避免在嘈杂环境使用耳塞耳机,以避免噪声聋。
3.减少接触时间:如在隔音室里进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4.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5.卫生监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6、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1、B2、B6和C的食物,这样能够保护听觉细胞;对于工作压力较大、工作节奏较快的人来说,应该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等。
7.尽早治疗:一旦确定听力减退,争取早期治疗。
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音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