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个人都会关注自己的视力,说话的能力,但是有很少人去关注听力,其实听力也是大脑发育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那么宝宝的语言能力和听力都会受到干扰。
听力值达到多少是最好的?该如何保护听力?
25分贝以内被认为是正常听力,25-40分贝被认为是轻度听力障碍,而在国内,直到70-80分贝才被认为是有听力障碍,听力下降会导致交往产生障碍,因此耳朵问题不可小视。如果出现异常,建议进一步的检查耳部情况,可以进行下耳内镜的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尽快的治疗,避免听力再次下降。
人的耳朵并不能听到宇宙间的一切声音,有一定的范围,平均是20-20000赫。人们的听觉主要用来听语言,而语言的频率并不宽,其主要范围是在500-3000赫。
因此,科学家把500赫、1000赫、2000赫这3个代表性频率叫做语言频率。听力的计算,便是用这3个音频检查所得分贝数加起来除以3,所得平均数就是人耳的听力水平。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听力?
1.远离噪音,噪音会损害内耳,加速老年性早聋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要避免接触噪音,特别要避免接触鞭炮声、爆炸声和强烈的锣鼓声等;
2.尽早发现和治疗;
3.戒烟戒酒,不用耳毒性药物等等;尼古丁和酒精会直接损伤听神经,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致内耳供血不足而影响听力。
4.保持乐观情绪: 当人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导致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易发生突聋。
5.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6.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 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应慎重用药。
7.避免噪声的接触:耳朵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导致噪声性聋,因此应远离噪声。
8.经常按摩: 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10次。此运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9.不要随便掏耳朵:外耳道皮肤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用力不当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还有可能伤及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10.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因此,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很重要。
11.加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内耳的血液供应也会随之得到改善。锻炼项目可以根据具体身体状况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都可以,但一定要坚持。
从幼儿开始就应该注意保护听力,如耳内发痒,切忌用不洁的火柴或发卡去挖耳,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游泳爱好者,在下水之前可用浸有消毒凡士林油膏的棉花塞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浸入耳内。人们感冒时常伴有急性鼻炎,流鼻涕。在鼻不通气时,用力指鼻,因空气的压力,使鼻腔内的鼻涕经与中耳相通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