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来说,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具体有多少种方言,无法确切计数。学术界按照大的方言区,将中国方言大致归为北方方言、闽方言、吴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等7大类。其中,北方方言使用的人口最多,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明清时期官员所说的正式语言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因此也叫官话方言。普通话则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目前听障者言语康复时期学习和模仿的语言大多为普通话,而当听障者听到不熟悉的语音时,仍有较大困难理解这些对他们来说不太熟悉声音的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同一种语言,人们在理解不同口音或方言的讲话时,外地口音(方言)往往比本地口音(方言)更难理解,并且人们获得的语言信息更难被记住。
影响听障者交流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听力因素、言语康复程度与时间外,对语言的理解和阅历的不同也会造成言语分辨的差异。
欧仕达助听器高级验配师邹勇介绍说:“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听觉功能的发展。人的各器官功能是“用进废退”的,听障儿童也是如此。听觉训练,是对听障儿童的听觉器官进行有计划的声响刺激,并建立刺激联系,从而逐渐形成听觉概念的一种训练。当听障者在言语康复学校进行以普通话为主的言语康复训练时,老师是以听障者未来接触的对象为普通话使用者为假想对象进行教学的,而当听障者真正面对不同口音或方言的人士时,往往理解能力会比健听人略差,而这种情况会随着佩戴助听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而逐渐好转。”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