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得听觉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不仅听得到,还要听得清。否则,沟通就不能正常地进行。听得清就一定是听到了,而听得到却不一定听得清。这说明后者是一项更高级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耳朵听不清怎么办?
耳朵听不清,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由专科的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并完善一些相关辅助检查,例如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或乳突CT等,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是外耳道耵聍栓塞引起的听力下降,可以进行外耳道耵聍的清理,清理后听力改善;中耳炎以及鼓膜穿孔等,也可能会造成听力下降,要根据情况具体的进行分析处理,对于有急性炎症者可以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一部分稳定期的患者适合手术者可以进行乳腺的手术治疗。其它的如内耳疾病造成的听力下降,例如老年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等,应该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治疗,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对于听力的认定,我们(包括医院的医生)己经习惯于凭借纯音听力图。纯音听力图能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平均听力损失),反映了患者听觉敏感程度(听敏度)的下降,或者说代表的是患者对声音大小感知能力的下降。但纯音听力图并没有告诉我们患者听觉分辨能力的好坏。实际上,任何耳聋都会涉及听敏度和分辨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些人分辨能力损失多,有些人损失少而已。
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由于信号本身变得含混不清,正常听力的人也无法听清;信号声过小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比如,电视机声音太小,我们也听不清。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
内耳具有初级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内耳受损后,听觉分析能力就会明显下降。但由于我们的听觉分辨能力有足够的余地,用其70%就足以保证我们听清,不必100%。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致于使病人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
听中枢具备更重要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听中枢受损,听觉分辨能力会更差。
因此,听不到(或声太小)肯定会听不清;但即使听到了,由于内耳、听中枢分析能力下降,也依旧会听不清。而且,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推理:内耳或/及听中枢的损伤,是导致听不清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内耳、听中枢都有损伤,只是程度不同而己。因此,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部会抱怨听得到却听不清。
建议大家,一旦发现有听力损失,要及时干预,佩戴合适的助听器,这样可以减少听力损失对我们的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但是国内目前的听力康复现状并不乐观,很多有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患者,认为自己目前的日常交流并不受太大影响,等以后听力重些时,再来佩戴助听器补偿也不迟,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听力损失程度可能并无变化,但是言语识别能力一定是渐进性的下降,等到下降到影响正常交流时,再想恢复就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了,即使佩戴了合适的助听器,还是不能马上听懂,重新把丢失的听力记忆,一点一点找回来,会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