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与眼睛一样需要细心的呵护,防止耳聋发生的关键在于避免各种有害因素对听觉的损害。听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听不见了,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何预防耳聋的发生?
预防耳聋要避免以下几点:
1、用药导致药物性耳聋。要非常谨慎,甚至要禁用对听觉系统有害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菌素药物、水杨酸类药物等。
2、重金属制剂。如铅、汞、砷等有毒重金属,长期接触,除发生身体内脏的中毒,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外,还能出现耳聋。
3、过度焦虑可导致耳聋。青少年患突发性耳聋的数量明显增加,开学之前和开学初尤其集中,这是学生在环境适应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乐观向上,不急躁,稳定自己的情绪。
4、避免噪声的接触。经常戴耳机诱发耳聋。一项调查显示,3%~5%的患者是长期使用随身听或经常唱卡拉OK造成耳损伤的年轻人。此外,还要避免噪声的接触,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噪音以及鞭炮的噪音都会对耳聋有加重作用。
5、乱掏耳朵导致听力损伤。
6、耳内发炎引发耳聋。
7、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要戒掉不良的嗜好,如烟酒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逐渐的听力下降。耳朵内分泌物比较多,年龄因素,神经性的疾病,中耳炎等都能够引起。饮食上要清淡,不要吃得过于油腻,没有确定之前不要乱用药物,要到耳鼻喉科通过听力检查,耳镜检查确诊一下。然后再根据病因治疗。
耳聋的治疗与康复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耳聋发生后短期内采取改善内耳微循环,听毛细胞营养等药物治疗。因感音神经性聋的内耳毛细胞坏死脱落,不能再生,用药不是万能的,耳聋时间越久,治愈的可能越小。如突聋后1-3周尚可药物治疗,超过3周则疗效欠佳。
(2)助听器:迄今为止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失去药物及手术机会的传导性聋者最实用、最有效的听力补偿与康复手段。
(3)电子耳蜗手术:适用于配戴助听器无效的极重度耳聋患者,一般认为对5岁以下的小孩与语后聋的成人效果较好,但费用较为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4)听觉和语言训练:
一般配戴了助听器以后,不等于装上了一个全新的耳朵,助听器使用者还要有一个大脑听觉中枢慢慢的重新学习与锻炼的过程,视耳聋的程度与年龄等因素的不同,需要有一个适应与训练的过程,具体归纳如下:
①听觉训练:耳聋患者配戴助听器后,逐步培养其聆听习惯,提高听觉觉察、听觉注意、听觉理解与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②言语训练:训练聋儿发声、唇读、进而理解并积累词汇,掌握语法规则,灵活准确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聋儿真正做到能听会说、聋而不哑。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