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积极的、增力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愉快的情绪驱使人积极地行动,人也就变得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而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为此,积极情绪对听障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运用和培养至关重要。
积极情绪在听障孩子语言教育过程中的影响:
第一、 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听障孩子的听觉注意,使其对语言的感知和识别能力不断提高。
一般听障孩子是“先聋后哑”。为此,在听障孩子的听力得到补偿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听声音,让孩子注意到周围的声音,进而让他对声音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使他对语言的认知理解和表达的欲望。
如果孩子在学习时情绪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鲜的事物,反之。如果孩子在学习时情绪处于消极状态,那么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了抵制的、反感的情绪,自然就不会对声音产生兴趣,更不可能学到东西。
第二、积极情绪可以提高听障儿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进而帮助孩子对语言的理解。
失去听力的他们,视觉一般会非常灵敏,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首先是通过眼睛去观察所获得。在孩子刚接触语言时,由于他们的发音器官不发达,视觉的参与就非常重要,通过视觉的观察收集,然后进行模仿,从而习得语言。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完成形式上、环境设置上、教学态度上等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以积极情绪去学习。
第三、 积极情绪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促进听障儿童情景性语言的发展。
总所周知,美好的事物,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孩童时期的记忆,大多和当时的情绪、情景等体验有关。特别是听障孩子,他们的大多数经验是通过直接感观获取的。
如果孩子的情绪处于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的时候,他就会主动的去记忆当前所发生的一切事物,进而将这些事物储存在大脑当中。那么当这些事物再次重现时,理解这些事物就变得容易一些了。如:孩子高兴地在大笑,此时给他看一张“笑”的图片,并结合手势语告诉他这是“笑”,到下一次当他看到这张图片时,会很自然地笑出来或做“笑”这个动作,再过渡到对“笑”这个词的表达。
综观上述,情绪的发展一直存在于听障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善于激发和诱导孩子的积极情绪,让积极的情绪贯穿于听障儿童的整个语言过程,成为其学习语言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