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的出生,每个父母都满心期待着宝宝刚开始说话时那一声稚嫩的“爸爸”“妈妈”,这种喜悦是为人父母最幸福的时刻。然而总有些宝宝迟迟不愿开口说话,这也让宝爸宝妈颇为着急。如果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却迟迟不开口,或者语言水平远低于同龄孩子,最好到医院检查。
孩子说话晚、咬字不清是耳聋所致吗?该如何处理?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学习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必备的一项,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宝宝开口晚、且咬字不清,父母们难免会为此而感到担忧。
1、听觉器官异常
宝宝学话,要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才能逐渐模仿并学会说话。如果听觉器官异常,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那就无法模仿说话了,最终也就不会说话了。患有先天耳聋的宝宝刚出生时与常人无异,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才引起家长的注意,但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因此,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先天耳聋外,后天的一些因素如药物损伤(链霉素)、炎症(中耳炎)等,也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听力障碍,最终妨碍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
2、大脑发育异常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如脑瘫。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脑瘫是可治的,尤其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可使很多脑瘫患儿正常化。而早产、出生体重低、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多胎、高龄产妇初产、先兆流产、感染、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等是引起脑组织损伤的高危因素。因此,要积极做好母亲孕期、围生期保健, 预防早产、难产、窒息,是减少小儿脑部损伤的重要措施。
3、构音器官异常
构音器官包括肺、喉、面部、口部肌肉、硬腭、腭咽肌、舌、下颌等,由于构音器官发生异常,也可能会造成语言的发育障碍。如果是存在有构音器官异常的患儿,应尽早手术,并及时到正规的康复训练机构进行系统规范的舌唇运动训练、发音训练及辨音训练等,以便及早纠正构音错误。一些小孩在小时候会出现口吃,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或消失,只有少数会持续至成年。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过分关注反而会给儿童很大心理负担,从而加重了口吃或延长修正过程。避免惩罚、歧视、戏弄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鼓励患儿多参与集体活动和锻炼。另外,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
4、自闭症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疾病,其原因可能跟基因和遗传有关。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一般来说听力都还是正常的,但就是不肯开口说话或者不肯多说话,有些虽然可以说一些话,但往往却是一些重复语言、鹦鹉学舌的语言、自言自语或者是一些根本听不懂的语言。
有些宝宝的语言能力天生就很强,开口说话时间早。但有些宝宝则相对不爱开口,父母可能会担心是宝宝的智力问题所致。但宝宝不爱开口说话、发音不清,可能是父母引导错误,或者是口腔发育问题,又或是其他严重疾病所致,无论是何种原因,父母们发现孩子说话晚、发音不清这类情况,需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最正确的处理,保证宝宝能健康、顺利地成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