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30%以上的有听力障碍和耳病。从生理上说,听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大体上60岁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聋现象,但也有的人四五十岁就出现耳聋。很多老年人认为,人老了出现“耳背”是正常现象,甚至还有老年人认为聋一点,听不到“闲言碎语”,耳根清净心不烦。
老年人耳聋会不会引起老年痴呆?
目前正在进行的老年性聋与老年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随着老年性聋的发展、听觉功能的减弱,可能会加重脑萎缩,加速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许多老年人听力下降后不肯倾吐苦衷,不愿意佩戴助听器,怕听不清楚给别人带来不便,怕影响子女的工作与生活,因而更加自闭,不愿与别人交流,因担心听不清别人说话会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压力,继而出现猜忌、心情郁闷等现象,有的人性格也会变的孤僻、古怪,这样就易诱发老年性痴呆。
事实上,听力减弱的同时,老年人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也在变弱。另外,它还可导致老年人语言障碍。因为听觉和听觉语言中枢同在颞叶,而听觉语言中枢需要完好的听觉系统传导,当听力减退时,听觉传导减少,听觉语言中枢接到的信息自然相应减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聋哑”。这种听觉和听觉语言中枢的长期“不协调”,就可能导致大脑某个特定区域的功能失灵,造成老年痴呆。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
助听器可保残存听力
超过半数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家人,都曾认为老年人年龄大了,耳背是正常现象,无需在意,这种错误的看法不仅会使老年人出现严重的听力障碍,更会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佩戴助听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听力状况,专家指出,老年性耳聋患者及早接受治疗干预可保存残留听力,避免听力进一步受损,因为保留残存听力对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出现早期症状后要考虑是否有听力障碍,及早做测听检查,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听力与所处环境、受损伤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耳聋并非老年人的必然表现。近年青壮年的突发性耳聋等也受到了许多年轻白领的重视。
从老年人自身来,勤学习、勤用脑是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好方法。多关心时事,多与人交流,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都能有效地防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出现听力损失后要早干预,借助现代广大技术发展的成果,早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多种手段进行听觉康复,从而享有健康幸福的晚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